
第一屆——
參展單位 155 家,境外參展商37 家,國內參展單位達118 家。舉辦三場“中國光谷”論壇,約 15000 人次觀展。
第二屆——
近 300 家國際國內的光電子企業參展,展位達 502 個,具有參展面廣、質量高、專業性強的特點。“世界光纖之父”高錕院士到會演講。
第三屆——
120名境外嘉賓及、5名兩院院士到會。開展的四天時間共吸引 2 萬多人次前來參觀,專業人士佔 80% 以上。
第四屆——
來自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韓國、日本、香港、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350 多家參展商參展,展位數量為 447 個,展出面積 15,000 平方米 。期間同時還進行了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啟用儀式、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企業現場技術交流會及產品推介會。
第五屆——
開始對知識產權予以保護和關注,舉辦各種論壇14個,到會專家131人,兩院院士達到20余人,數十家企業帶來上千萬採購意向。
第六屆——
七部委與湖北省政府共同主辦,標志“光博會”升格為國家級科技展會。307家境內外企業參展。觀眾逾3萬人,採購商達1000家。落實簽約和交易項目42個,金額共115.68億元,其中投資項目31項,總投資額88.05億元﹔交易項目11項,總交易額27.63億元。
第七屆——
設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特色展區、國際光電子專業展區、地球空間信息專區等三大展區,展覽面積2.5萬平方米,展位數達704個,共有國內外518家企業參展,其中國內參展企業佔69%,國際參展企業佔31%。共簽約19個產品交易項目,總金額達20.1億人民幣。
第八屆——
實現“四最”:展覽規模創歷屆之最,設4個展館,展位900個,國內外618家企業參展﹔展示新技術創歷屆之最﹔現場交易金額創歷屆之最,簽約金額達128億﹔觀眾達4萬余人,創歷屆之最。
第九屆——
展覽面積達3萬平方米, 設4個展館,標准展位872個,國內外328家科技企業參展﹔現場簽約金額近40億,其中激光領域與俄、德、法等國共達成14個項目合作協議,藤倉烽火簽訂14余億元的採購協議,現場促成專業無人機生產基地計劃落戶武漢﹔精心組織的12個論壇共有4000余專業聽眾參加,300余名國內外頂尖專家、學者和知名企業家參與大會交流, 11位國內外院士或同等級別專家應邀出席﹔連續4日觀眾總人數達到3.5萬人次。
第十屆——
大會圍繞“有光,世界才精彩”和“創新·合作·發展”主題,以“聚全球資源,做世界光谷”為展會目標,精心打造了4大展館、5大展區(包括激光、數字家庭、光電綜合、產學研和國際展區),11場高峰論壇,4場產學研活動,20場新品發布會,2天“穿越光谷”工業觀光活動。現場簽約31億元。內容豐富,成效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