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無接觸”診療模式拓展新空間(健康焦點)

本報記者  李紅梅
2020年04月24日08:0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疫情防控期間,杭州市的醫生通過微醫全球抗疫平台,為海外同胞提供免費的咨詢和防疫指導服務。
  葉 子攝

  “我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出不了門,我常吃的降壓藥買不到怎麼辦?”疫情發生以來,很多患者看病配藥的需求轉移到網上。各大互聯網醫院、第三方互聯網醫療平台紛紛推出在線免費咨詢、便民門診、遠程會診等服務,醫保支付、藥品配送快速上線,助力線上抗疫。

  近日,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國家發改委紛紛發文,明確支持互聯網診療、開通醫保網上支付、開展互聯網醫療改革試點等政策。網上“無接觸”診療和線下醫療資源統籌調配,減少了病毒交叉傳染的機會,滿足了疫情期間的診療需求,為百姓提供了更便捷的健康服務。

  

  網上問診需求大增

  大牌科室和專家在線免費咨詢,互聯網醫院、網上門診接診量猛增

  一名湖北武漢患者因參加婚宴接觸新冠肺炎感染人員,出現發熱、肌肉酸痛症狀,於當地醫院就診,CT顯示右肺上葉肺大疱,於是按醫生要求進行居家隔離,並服用奧司他韋、阿莫西林等藥品。因擔心病情惡化,這個患者申請好大夫在線的居家隔離網上照護,廈門市附屬第一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潘業在線上接了診。按要求,患者每日填寫《居家隔離人員調查表》《新型冠狀病毒自測表》,潘業醫生就能通過遠程醫療持續關注他是否有高熱和呼吸困難的情況,並進行心理安撫。得到專業醫生指導后,患者情緒穩定,后續未出現明顯症狀。

  疫情暴發初期,因線下醫療資源緊張,武漢一些居家隔離患者需要得到指導,但大量就醫需求難以得到滿足。此時,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療平台紛紛伸出援手,開展在線免費咨詢、在線自查、遠程會診、居家指導等服務。

  1月20日,好大夫在線號召全國醫生向擔心感染的患者提供在線免費咨詢。截至4月12日,好大夫在線已為245萬名患者提供了免費咨詢。疫情期間,好大夫在線APP的在線咨詢需求迅速增長,自1月20日至4月12日,好大夫在線平台總接診患者人次超672萬,參與接診的醫生總數超8萬名,高峰時期日均在線問診需求量較2019年12月增長648%。

  1月23日,微醫互聯網總醫院緊急上線“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台”,開展免費咨詢、遠程會診、便民門診等服務,發現可疑新冠肺炎病例就上報。在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及時上線,接診了大量輕症患者,降低了患者赴醫過程中的交叉感染風險。截至4月12日早7時,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台訪問量超過1.35億次,已集結5.4萬余名醫生在線接診,累計提供醫療咨詢服務173萬人次,發現2000余例可疑病例。

  1月24日,阿裡健康緊急上線針對湖北地區居民在線咨詢服務,后拓展到全國范圍。至今,已有萬余名醫生為用戶提供在線問醫服務,超過3000萬湖北及國內用戶訪問這一平台。

  疫情實時動態和科普信息受到人們的關注。1月21日,丁香園網站第一時間推出新冠疫情地圖和科普信息,累計閱讀量超過35億、40億次,同時推出的在線免費咨詢累計咨詢量達到120萬人次。據平安好醫生披露,疫情防控期間,平台訪問人次超過11億,日均咨詢量是平時的9倍。

  在線咨詢火爆的背后是全國上萬名醫生的支援。很多大牌專家主動上線為患者解疑釋惑,一些大醫院科室甚至整科室團隊上線,大大緩解了線下醫療資源緊張的局面,滿足了患者的就醫需求。

  從2月3日起,北大第一醫院眼科整科室在好大夫在線開展免費咨詢,27名主任、副主任醫師等高級別醫師全部上線。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10點,科室安排一名醫師在線值班。義診持續了20天,為3770名患者提供免費咨詢1萬余次。有時候,由於咨詢人數太多,值班醫生趕緊拉其他專業的醫生幫忙,后來全科室醫生每天主動上線回復咨詢。

  北大第一醫院黨委副書記、眼科主任楊柳也上線解答了許多咨詢,她說:“對醫生來說,疫情期間在線義診履行了醫生的責任,服務了社會。”

  據統計,疫情期間,好大夫在線共有12個醫院科室組團提供義診服務,患者數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20到60倍,患者滿意率達到99%。

  受國家衛健委委托,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中日友好醫院)建立了國家級遠程會診平台,組建了70多人的專家隊伍,對全國新冠肺炎定點醫院義務開展重症與危重症的遠程多學科會診,指導各地醫院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80多例。同時,組織各學科高級別專家,通過遠程醫療救助湖北省各地醫院其他領域的疑難重症患者。

  據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介紹,在疫情期間,互聯網診療成為醫療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數據顯示,在國家衛健委的委屬委管醫院中,互聯網診療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一些第三方互聯網服務平台的診療咨詢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多倍,處方量增長了近10倍。

  網上下單送藥上門

  互聯網醫療、醫藥、醫保各環節良性互動,節約了不必要的交通等成本,實現了更有效的健康管理

  2018年11月,田女士因患惡性腫瘤進行了手術治療,此后一直通過藥物治療。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她無法到醫院復診並購藥。受停藥影響,田女士開始出現大腿腫脹、疼痛的症狀,並整夜失眠。

  疫情防控期間,由於各地醫院不能正常開診,很多慢病、重病患者無法復診購藥。為解決這個問題,3月2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出台《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將常見病、慢性病“互聯網+”復診服務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當天,武漢市醫保局開通微醫互聯網總醫院醫保支付,武漢市高血壓、糖尿病、血管介入術、惡性腫瘤等10種重症慢性病病種的參保患者可享受線上復診、線上開方、醫保結算和藥品配送的一站式服務。

  得知這一消息后,田女士在這個互聯網醫院下單,藥品很快送到了家。“作為武漢人,我謝謝你們!有你們的愛心幫助,我們一定能挺過去!”拿到藥品后,田女士激動地說。

  目前,湖北、浙江、上海、廣東、北京、天津、山東等多個省份已開通部分互聯網醫保支付項目,“無接觸”醫保購藥惠及越來越多慢性病重病患者。

  2月6日起,阿裡健康先后在淘寶和支付寶APP上線“買藥不出門”服務。此后,聯動超過50家全球頂級制藥企業保供給,組織全國商家,24小時尋找緊缺藥品,開辟藥品運送通道,為1300萬湖北慢性病患者送去救命藥。同時,聯合天貓啟動“放心購藥”計劃,幫助全國慢性病患者在天貓上購買處方藥,目前在北上廣深杭等10個城市,最快30分鐘就可以收到藥。

  2月20日中午,北京市朝陽區安貞西裡居民高先生收到了一個特殊包裹——來自中日友好醫院藥學部配送的藥品,他成為中日友好醫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藥品配送上門”服務的第一位受益者。

  原來,在疫情防控期間,中日友好醫院開啟了在線復診、醫保支付、藥品配送到家全鏈條線上服務。3個月內在醫院就診的慢性病患者可以在APP、小程序上進行在線復診、開出處方、醫保支付,10公裡以內藥品免費配送﹔全國范圍可以物流配送到家。至今已有7000多名患者受益。

  “此次疫情防控中互聯網醫療的表現,可以稱之為醫療第二戰場。”中國社科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秋霖說,目前來看,在疫情中提供互聯網醫療的主體,一部分是醫院、社區醫療機構,一部分是互聯網醫療平台,還有一部分是流量平台。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也出台了相應的推動政策,促進互聯網醫療、醫藥、醫保各環節良性互動,節約了不必要的交通等成本,實現了更有效的健康管理。

  行業發展迎來拐點

  把好的做法、好的政策固化下來,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向縱深發展

  疫情防控期間,“互聯網+”醫療服務迅猛發展,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個拐點。

  微醫集團創始人兼執行總裁廖杰遠認為:“全社會第一次對‘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形成了共識,50天對整個行業的推動可能超過5年。”

  好大夫在線執行總裁王航認為,線上免費咨詢與互聯網醫療第三方平台的結合,是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第三方互聯網醫療平台發揮跨地域調配醫療資源的作用,同時快速鏈接到各大網絡平台,使原本隻有在醫院才能見到的問診服務,輸出到每一個網絡人流聚集地。

  “‘互聯網+’醫療的核心是遠程醫療、互聯網診療、互聯網健康指導。尤其在新冠肺炎的診療上,幫助基層提升技術水平的同時,患者不用跑腿,減少交叉傳播。從長遠來看,老百姓認識到了互聯網醫療的好處,社會各界提高了認識,有利於推動分級診療。”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辦公室主任盧清君表示。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互聯網+”醫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線上咨詢規范還沒有建立﹔一旦公立醫院限定醫生隻能在自家網站上工作,就會和第三方平台形成在網上的“條塊分割”,醫療資源配置受到影響﹔各地醫保網上支付進度不一,數據互不連通,處方藥網售受限,影響一站式服務效果。

  陳秋霖認為,目前互聯網醫療只是剛剛起步。疫情之后需要總結經驗,把臨時政策常態化。例如,進一步明確醫保支付、處方藥調配規范,發揮互聯網平台優勢,融合線上、線下資源,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同時須完善線上監管辦法,保護信息安全。

  丁香園董事長李天天認為,互聯網醫療應該提供連續、整體的服務,“看一看”“問一問”之后,還要對健康“管一管”,線上線下協作提供服務,才能真正維護人們的健康。

  “未來,國家衛健委將把疫情防控期間的‘互聯網+’服務和制度進一步總結完善,並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把好的做法、好的政策固化下來,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向縱深發展。”毛群安說。

  近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印發的《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為載體,在衛生健康領域探索推進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制和預約分診制,開展互聯網醫療的醫保結算、支付標准、藥品網售、分級診療、遠程會診、多點執業、家庭醫生、線上生態圈接診等改革試點、實踐探索和應用推廣。隨著試點的推進,“雲看病”“雲健康”等有望成為新的生活方式,適應人們對醫療健康的新期望、新需求。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4日 19 版)
(責編:張穎、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