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濕地 “美麗湖北”的綠色支撐

2020年06月05日11:20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我們享有的食物、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水以及使地球宜居的氣候,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我國的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旨在動員社會各界,自覺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譽,水系發達,河網縱橫交錯,755個湖泊洒落其間,長江在此綿延1061公裡,是中下游干流徑流裡程最長的省份。豐沛的濕地資源提供了強大的生態服務功能,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魚躍鳥翔的生機濕地,已經成為“美麗湖北”的綠色支撐。

3萬多隻夏候鳥棲息洪湖濕地

湖北洪湖國家自然保護區(孫曉東 攝)

“四處野鴨和蓮藕”一直是雲夢湖北的洪湖記憶。

6月,水雉掐准了時間季節更替的時間表,准時回到湖北洪湖濕地,度過繁衍的美好時光,它們在新發的荷葉和野菱間覓食、梳妝、嬉戲,展開潔白的雙翅,翩躚而舞。須浮鷗是洪湖不知疲倦的“建筑師”,時而貼著湖面飛行,時而飛向高空,為孕育新的生命撿拾巢材。白鷺、蒼鷺、黑水雞、八哥、大杜鵑在洪湖濕地的淺灘、泥沼、荷塘和蘆葦等不同生境中活躍。遠眺湖面,不知何處是盡頭,依稀可見鵲鷂展翅劃過長空,靈動而壯美。

近年來,洪湖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通過開展野生動物棲息地營造、水生植被恢復、水源涵養林建設,還原濕地生態原貌,濕地生態功能明顯恢復,鳥類數量增多。以須浮鷗、水雉為代表的夏候鳥數量超過3萬隻,以紅嘴鷗、雁鴨類為代表的冬候鳥超過10萬隻,以夜鷺為代表的留鳥數量近萬隻。小天鵝、紫水雞、青頭潛鴨、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也重返洪湖,其中小天鵝數量多達1300多隻,為上世紀90年代以來數量之最。國家一級野生植物野大豆、粗梗水蕨也被重新發現。

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牢守生態紅線,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題中應有之義,也正與“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項目的優先選項,實施河湖和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有效契合。

三菱湖清除“不速之客”,還生境以原真

湖北石首三菱湖國家濕地公園須浮鷗喂食小鳥(雷剛 攝)

自然界中的物種總是處在不斷遷移、擴散的動態中。人類活動的頻繁又進一步加劇了物種的擴散,外來入侵物種進入到自然或人工生態系統中定居、繁殖和擴散,將最終影響生態環境,損害當地生物多樣性。6月2日中國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為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原真性,湖北石首三菱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多措並舉開展入侵物種防治工作,通過人工防除、機械去除、替代控制、生物防治等手段,綜合控制鳳眼藍、福壽螺、粉綠狐尾藻、一年蓬等入侵生物。同時,以世界環境日等環保節日為契機,將科普宣傳及防控課堂搬進學校和社區,以生動故事傳遞“共愛、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凝聚“濕地是我家”的共識。

遵循“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原則,通過管控防治,實現濕地合理修復與利用,提升濕地生態服務功能。桃花山下,雲涌水動百鳥齊飛,三菱湖水養育著石首兒女,也滋養這裡豐富的濕地生命。

退垸還湖,汈汊湖的生與息

漢川汈汊湖是湖北第五大湖,也是全國最大內陸封閉式湖泊。經過數十年圍湖養殖,湖面萎縮,水質下降,功能退化。從2018年開始,汈汊湖大力推進退垸還湖工作。

湖北漢川汈汊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將濕地公園與退垸(田、漁)有機地結合起來,安置漁民與農戶、封湖禁養、拆埂破圍,讓湖水回家,同時放歸魚苗,對汈蓮等野生動植物開展精細化保護管理。

2018年,汈汊湖退垸還湖一期工程啟動,當年4月,伴隨著機器轟鳴聲,湖區一個個圍垸被拆除。到當年9月底,共搬遷居民102戶,還湖1.34萬畝,成片魚池變成連片湖水。2019年,二期工程啟動,12月首批挖機入場。截至目前,兩期共還湖5.8萬畝,搬遷居民1600多戶,湖面“長大”20倍。

魚塘退出,管理跟進。為提升湖水水質,對湖區38條干渠和主渠的雜草進行清理,種植蒲草等濕地植物。兩年多來,野生資源明顯恢復,鳥多了,魚回了,汈蓮呈現蓬勃發展之勢。隨著湖泊水體容量的提升,水天一色的湖光風景重現出美麗的姿容。

荊州菱角湖 水草豐美鳥回歸

2018年,隨著荊州市河湖庫長制的深入開展,荊州區馬山鎮人民政府全面收回菱角湖的養殖經營權,停止湖區一切投肥養殖行為,並對湖區各種圍網進行清除。同時,菱角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打好組合拳,開展侯鳥棲息地修復、水系連通、巡湖護水等系列工作。

經過一年多的自然恢復,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荷花、蘆葦等挺水植物長勢茂盛,白鷺、鸕鹚等鳥類眾多。2019年8月18日,荊州觀鳥協會在菱角湖記錄到世界極危鳥種——青頭潛鴨的蹤跡。

6月的菱角湖,生機盎然、綠意蔥蔥。夕陽時分,站在湖邊,放眼廣闊的湖面,波光粼粼,湖風習習,荷花開的亭亭玉立,鳥兒時而在空中盤旋,時而在湖中潛水覓食,頗有古人“湖上微風入檻涼,翻翻菱荇滿回塘。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鳥帶波飛夕陽。”之意境。

被稱為“地球之腎”的濕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濕地的保護與恢復是湖北一以貫之的重要課題和必行之路。2021年國際《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將在武漢舉辦,武漢也在積極創建國際濕地城市。總結長江大保護框架下生態治理的特色和經驗,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共筑生態文明之基,建設美麗湖北、美麗中國。(王郭驥 卜昭俊)

(責編:張穎、張雋)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