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清退進入“攻堅階段” 多地完成網貸"清零"任務

本報記者  劉  峣

2020年07月08日09: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網貸清退按下加速鍵

  P2P網貸清退進入“攻堅階段”。一段時間以來,多地宣布全部取締對轄內網貸業務。隨著整治不斷深入,P2P網貸行業風險持續得到緩釋。

  能退盡退,應關盡關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均加快P2P網貸平台清退步伐。

  6月24日,山東青島公布了第一批13家自願退出且聲明網貸業務已結清的P2P網貸機構名單。兩天后,新疆也公布了第四批次清退機構名單,目前新疆已累計清退27家P2P網貸機構。

  能退盡退,應關盡關,是此輪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主方向。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此前明確,要爭取2020年基本完成互聯網金融和網貸風險專項整治的主要目標任務。

  數據顯示,專項整治以來,全國累計有5000多家P2P網貸機構退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國實際在運營的P2P網貸機構139家,較2019年初下降86%﹔借貸余額下降75%﹔出借人數下降80%﹔借款人數下降62%。機構數量、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1個月下降。

  與此同時,多地已完成“清零”任務。

  近日,湖北發布公告稱,全省納入專項整治的147家法人網貸機構,沒有一家完全合規並通過驗收,截至目前已全部停業﹔安徽省地方金融局表示,全省94家P2P網絡借貸機構全部停業退出,存量風險有序化解﹔截至6月18日,江蘇省216家法人P2P網貸機構全部終止新增業務,實現了行業性的全面退出。

  據統計,截至目前,湖南、山東、重慶、河南、雲南、四川、河北、甘肅、山西、內蒙古、陝西、吉林、黑龍江、江西、湖北、安徽等省份已宣布全部取締對轄內網貸業務,其余各地網貸機構也在陸續退出中。

  化解平台風險仍有挑戰

  專家表示,作為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安排,P2P網貸平台退出是防范網絡借貸平台風險的重要方式。通過良性退出能夠降低網絡借貸整體風險,也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利益。

  2018年以來,一度迅猛發展的P2P網貸平台相繼“爆雷”,大批投資者深陷非法集資陷阱,多家P2P網貸平台因非法集資與自設資金池被立案偵查。

  今年6月,北京海澱公安分局官方微博發布通報表示,對安投融(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愛投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開展查處,對公司首席執行官王某等12名犯罪嫌疑人依法採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對實際控制人趙某霞上網追逃。此外,警方已對涉案資產開展查封凍結,並全力追贓挽損。

  隨著互聯網金融和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不斷深入,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領域風險持續收斂。但與此同時,化解網貸平台的風險還有不少挑戰。其中,停業機構處置任務仍然艱巨。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初,能明確查到完成兌付后真正良性退出平台有180家,僅佔全部停業、轉型及問題平台數量的2%。經停業的網貸機構存量風險仍處高位,“退而不清”“退而難清”問題突出,風險化解可能需要較長時間。

  專家表示,當前P2P案件群體性糾紛和系列案件較多,由於“嵌套結構”層出不窮,電子証據認証困難,本金、利息、中介費用以及其他費用邊界模糊,加上“套路貸”、虛假訴訟等情況存在,使得查明案件事實、適用法律規范的難度加大。

  整治網貸 “老賴”,防止機構“跑路”

  隨著P2P網貸清退進入“收官期”,投資人的權益保証成為關鍵問題。一些平台經營面臨困難,兌付難度加大,更有部分借款主體發現平台即將“爆雷”或“倒閉”,趁勢打起“逃廢債”的算盤,損害出借人權益。

  對此,有業內人士呼吁,應推動網貸平台接入央行征信系統,以更好保護投資人利益。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中國已開始加強P2P網貸領域征信體系建設。不論是在營的還是已退出經營的P2P網貸機構,均需全面接入征信系統,網貸領域失信人或將面臨提高貸款利率、限制提供貸款等懲戒措施。

  截至5月22日,百行征信有限公司拓展的金融機構達1710家,簽約信貸數據共享機構近1000家,已有20余家網貸機構對外宣布正式接入央行征信系統。此外,多批網絡借貸平台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以及出險網貸機構“跑路”高管人員名單,已被納入央行征信系統和百行征信系統。

  各地相繼出台多項措施整治網貸“老賴”,防止機構“跑路”。其中,深圳建立了網貸“老賴”的三級公示制度,被納入網貸“老賴”的機構名單將報送至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由其審查后納入征信系統。此舉有利於互聯網金融從源頭上把控風險,讓“老賴”無法鑽空子。

  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認為,多頭借貸和惡意逃廢債是困擾P2P網貸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網貸平台接入央行征信系統對借款人有威懾和懲戒作用,會提高其償債意願,可以降低網貸機構的風控成本和運營成本,保護出借人權益。

(責編:張雋、關喜艷)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