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醫療隊重返武漢見証同濟醫院建院120周年

2020年10月28日15:24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人民網武漢10月28日電 在親手栽下的抗疫紀念園合影、重回戰斗過的隔離病房、與並肩作戰的醫護們重溫戰友情、參加學術交流……10月28日,北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山西白求恩醫院等數支援鄂醫療隊重回武漢,參加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建院120周年暨遷漢65周年學術周活動。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建院120周年暨遷漢65周年學術周活動現場。(王郭驥 攝)

“同濟醫院的戰友們,在抗疫的戰場上我們一起手挽手,肩並肩,今天我們祝福你們。”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南京援鄂醫療一隊等則通過視頻與大家重聚。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荷鳳、中國工程院院士謝立信、中國科學院院士蔣華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魏於全與大家分享自己眼中的同濟和同濟精神。他們說,同濟醫院自建院起,聚集了我國多個醫學領域的奠基人和醫學大師,120年來始終“與國家同舟,與人民共濟”,為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遷漢65年以來,屹立華中,造福大眾。他們相信,120年對於同濟醫院只是征程的起點,也期待著同濟醫院在新時期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同濟醫院1900年由德國醫師寶隆創建於上海,寓意同舟共濟。全面抗戰爆發后,醫院被迫西遷,輾轉7省,最后落腳四川宜賓。1946年回到上海。1955年,醫院服從國家政務院決定,從上海整體搬遷至武漢,成為中南地區一支重要的醫療衛生力量。

同濟醫院遷漢,為湖北乃至中南地區的患者健康保駕護航,有力帶動了武漢地區醫療衛生水平和地位提升。並以其標杆作用促進武漢地區醫療機構競相進步,使武漢醫療衛生水平位居全國前茅。時至今日,同濟醫院肩負著“醫療、教學、科研、培干、公共衛生”五大任務,發揮“中心、示范、輻射”三大功能。現在,同濟醫院之於武漢,已不僅僅是一所醫療機構,她還稱得上是這座城市的質量名片、品牌標識和精神文化的象征,也成為城市競爭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元素。

120年來,同濟醫院始終堅持“與國家同舟,與人民共濟”的家國情懷。在每一次重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同濟都是參與者、引領者和貢獻者,用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和奉獻的精神書寫著一個又一個醫學傳奇與人文傳奇。

上世紀40年代,同濟醫院在宜賓攻克了川南人談之色變的痺病,挽救了當地成千上萬的人。50年代,上海、江蘇地區血吸虫病流行,同濟醫院首創“酒石酸銻鉀三日療法”,治愈500多萬血吸虫病人。60年代,湖北農村發現鉤端螺旋體腦動脈炎,同濟醫院的專家深入當地,用2年時間找到發病機理。60年代末,同濟醫院率先開展器官移植動物實驗與臨床研究,拉開了中國器官移植的序幕。70年代,唐山大地震的第二天,同濟醫院就派出了急救醫療隊,從死神手中奪回了數千人的生命。90年代,長江爆發特大洪水,同濟醫院數十支醫療隊赴災區送醫送藥,榮獲抗洪救災集體一等功。

進入新世紀以來,抗擊非典、雪災救治、抗震救災、應對H7N9禽流感疫情等,同濟醫院都勇擔重任、沖鋒在前,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同濟醫院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全國率先啟動發熱門診應急機制,率先主動請纓將中法新城院區和光谷院區開辟為重症救治的主戰場,投入重症病床數、收治重症病人數、接診發熱病人數等均為全國之最,並創建了重症救治的“同濟光谷模式”,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專家組發文向國內外廣泛宣傳與推廣,受到中央指導組、國家衛健委和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贊譽。醫院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13支“小分隊”組成的重症救治“尖刀連”,被中宣部評選為“時代楷模”。

正因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中所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落戶同濟。活動當天,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正式揭牌。(周雯 王郭驥 童萱)

(責編:關喜艷、張雋)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