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合格”卻激素超標 監管不能走過場

孔德淇

2021年01月13日10:34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近日,某網絡測評博主曝光一起嬰兒使用抑菌霜后出現“大頭娃娃”事件。爆料視頻稱,5個月大的女嬰使用某品牌多效特護抑菌霜后出現了臉部腫大,伴有發育遲緩、多毛等症狀。根據專業機構檢測結果,該抑菌霜激素超標。福建省漳州市衛健委已責令該企業召回涉事產品。目前,涉事企業已停產,調查正在進行中。(1月12日 中國新聞網)

實際上,嬰兒面霜中檢測出激素,已經是個老問題了。2015年“3·15”前夕,母嬰新媒體丁香媽媽App聯合《中國消費者報》等將某電商平台熱銷的8款寶寶濕疹霜,送檢至全球權威檢測機構SGS進行檢測。最終檢測結果顯示,8款寶寶霜中有6款含有激素,其中有產品檢出含有強效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讓人既驚且怒的是,一些商家還“明目張膽”在產品宣傳上使用“純天然”“無激素”等字樣,作為市場營銷的噱頭,以此誤導家長群體。

據了解,面霜產品的許可號可分為妝字號和消字號,消字號由衛生部門進行審核,禁止添加任何激素。而從福建省衛健委獲悉,該起事件中的面霜即屬於消字號的產品。吊詭之處在於,涉事企業在消毒產品備案平台公布的兩款產品檢驗報告均顯示,產品檢驗結果、衛生安全評價合格,但在網絡測評博主評測送檢后卻檢出含有強效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倘若后者情況屬實,那麼根據消毒管理辦法的規定,該生產者的行為已觸犯法律,構成對消費者身體健康權的侵害。

在國外,但凡涉及兒童使用的,產品標准異常嚴格,監管之力也遠大於其他商品。但在國內,兒童用品標准與國際標准一直存在差距。國家相關部門每隔幾年都會查處一批涉事企業,這也說明行業存在一定的監管漏洞。

兒童是最“手無寸鐵”的人群,理應給他們最強有力的保護。對於兒童用品,無論怎樣考慮其潛在的風險性,都不為過。面對長期混亂的兒童用品市場,監管“漏洞”亟須補上。主管部門應扮演好兒童安全的保護者角色,健全相關管控機制,將市場上大量中小企業、中低檔綜合市場納入監管視線,不讓“不符合安全標准和規范的兒童用品,不得在市場上銷售”成為一句空話,並視情況發布風險預警,採取風險消減措施,最大程度保障家長及兒童權益﹔對於虛假宣傳行為及時出擊,消解一些兒童用品宣傳上的誤導作用,切莫讓千萬父母失望。

除在家長“看不見的地方”加強日常監管外,根據安全無害要求,給兒童產品制定相關認定標准,也是當務之急。有了標准,市場監管有據可依,廣大家長面對琳琅滿目的貨架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放心挑選安全健康的商品。而從行業的長遠發展來看,這也有利於兒童產品走向合規。

(責編:周恬、張雋)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