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拿不起“戒尺”的老師教不出合格的學生

劉紫鵬

2021年01月14日08:41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近日,武漢市江漢區教育局發布通報,北湖小學六年級(8)班班主任夏某,因臨近期末考試學生上課瘋鬧、不遵守課堂紀律等原因,在教室對近10名學生進行了懲戒,用尺擊打學生手心。目前,已責成北湖小學對涉事老師進行停課反省處理,並向學生和家長致歉。(2021年1月13日澎湃新聞)

消息一出,知乎上就有一個貼子《如何看待武漢近10名小學生排隊被老師竹板打手,教育局通報「停課,致歉」?教育懲戒的界限在哪裡?》討論熱烈。同情老師者有之:“教師只是一份普通的職業,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不要有情懷。”責問老師者有之:“考教師資格証的時候難道題目都白背了?不能體罰學生啊。”提醒者有之:“懲罰一個人最惡毒的方式便是縱容他的錯誤。”“不吃老師的板子,就要吃社會的板子。”提出怎麼解決問題者有之:“任何人任何年齡段都應該有一套懲罰機制,不應該打不得罵不得。教育家們應該在這方面研究研究,既能約束小孩,又不致於傷害小孩的身體。”

在我國漫長的教育歷史長河中,教育懲戒一直都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私塾林立的古代中國,戒尺就是老師教育的輔助手段,懲戒錯誤行為,彰顯教師威信,教孩子尊師重道。

幾名小學生,因為臨近假期而心浮氣躁,不能遵守課堂紀律,擾亂正常教學,有給與適當懲戒的必要,否則會在課堂內形成一股不良風氣,對之后的教學有百害而無一利。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后,學生們在家上網課,在缺乏教師直接管理和良好的課堂氛圍后,大多數學生成績直線下降。

自古嚴師出高徒,當教師隻保留教的義務,而沒有管的權力時,那說明教育體系已經有所缺失。現在的老師經常面臨左右為難的局面,本想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寬鬆仁慈一些,立刻會有人說你不負責、不上心。但稍一嚴厲,又會得罪學校裡那些金貴的“小皇帝”“小公主”,稍有不慎便會被氣勢洶洶的家長們“興師問罪”。

一段時間以來,針對“打不得罵不得”現象,國家層面邁出了實質性步伐,比如教育部最新出台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就明確規定,“學校、教師可以依法依規對學生實施懲戒教育”。

教育從來不是放縱,適度懲罰才會讓教育真正變得有力量。有了管教,方知敬畏﹔有了敬畏,方知底線﹔有了底線,方知對錯。當然懲戒也要適度,教師要眼中有光,心中有愛,尺下有度,家庭和學校要共同參與,形成合力,教育懲戒,一定要緊緊圍繞糾錯這一本質目的,不斷精細化與合理化,令學生心悅誠服,真正起到百年樹人的教育效果。

(責編:張雋、榮先明)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