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用生態的辦法治理生態(治理者說)

李寬端
2021年01月21日08: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作為黃河入海口城市,東營市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中肩負著重要歷史使命。近年來,我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用生態的辦法治理生態,用自然的解決方案呵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科學處理濕地與水的關系、濕地與城市的關系、濕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奮力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濕地城市。

  用生態的辦法治理生態,應從關注要素向關注要素之間關系轉變。2018年東營近海海域水質優良率為34%,2019年為43.3%,2020年預計有大幅提升。水質的改善,得益於我們擯棄過去的單向治理思維,抓住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自然關系,科學制定濕地保護等相關規章制度,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做到生態治理地上和地下結合、陸地和海洋統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和諧統一。

  用生態的辦法治理生態,應從關注目標向關注過程轉變。2019年以來,我們通過地形整理,打通河流水系、濕地之間流路,實現雨洪水的資源化利用,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破解了城市內澇問題。生態治理沒有統一的模式,相比於傳統的“人類引導,自然助力”修復方式,“自然引導,人類助力”方式更能給予自然休養生息的時間。近年來,我們打破思維局限,向自然學習,從中獲得啟示。堅持用生態的舉措治水興水,做好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水文化“五水統籌”大文章,推動治污水、分雨水、納洪水、排澇水、用中水、節黃水“六水共治”。按照“雨水就近入河”“多建河道、少建管道”“多建植草溝、暢通道橋與水系連通渠道”等思路,筑牢安全、自然、現代化的水災害防治體系,實現“中雨不積水、大雨不成災、暴雨保安全、雨水多蓄用”,將中心城內澇設防標准從整體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超五十年一遇,無內澇城市基本建成。

  用生態的辦法治理生態,應從基於技術向基於自然轉變。在鹽鹼地治理中,過去往往採取工程方法,不僅資金投入大,且易造成水資源浪費。如今,我們依托生物工程技術,培育適應鹽鹼地的動植物,實現由“地適應種”到“種適應地”的轉變。在濕地生態環境修復中,無論是地形修復塑造,還是植物動物保護,我們都按照自然規律進行,依據生態系統恢復力大小,選擇自然恢復、人工輔助、人工重建等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推動整個生態修復。在濕地城市建設中,我們因地制宜規劃建設濕地公園、濕地小區和濕地生態廊道、小微濕地精品,打造東營“濕地在城中、城在濕地中”的城市風貌,把田園生活引入城市,把鳥語花香引入城市,讓市民更好地親近自然、享受生活。

  尊重自然,就要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大實踐課題,在全東營樹立取法自然的思維方式、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式、簡約適度的生活方式、依法科學的治理方式,讓生態文明成為社會時尚和市民自覺。

  (作者為山東省東營市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21日 07 版)
(責編:周恬、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