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強化城市設計引導 避免“一般高、一個樣”
人民網武漢7月8日電 (肖璐欣)7日下午,在武漢市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和城市品質新聞發布會上,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負責人通報,將完善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統籌武漢城市圈空間規劃,推動重點功能區規劃建設,構建高起點的規劃體系,推進城市能級和品質“雙提升”。
據介紹,武漢市與城市圈正在聯合編制《武漢城市圈空間規劃》,對城鎮功能、空間結構、重大設施、生態保護等進行統籌布局,尤其是對近漢臨界地區、共建園區,強化規劃和政策研究。
圍繞重點功能區規劃建設,武漢正推進漢口歷史風貌區、漢口濱江商務區(七期)、三陽設計之都、中法半島小鎮、光谷科學島等功能區規劃。
為強化城市設計,武漢對城市天際線、城市色彩、空間形態、建筑布局、景觀環境引導管控,並納入規劃條件,避免城市風貌“一般高、一個樣”。
目前,規劃部門正推動仿真實驗室和“一張藍圖”建設,集成城市時空數據,實現全域、全要素、全過程的規劃數字化覆蓋,開發建成一批輔助規劃編制和實施監督的專業模塊和智慧工具,如排水防澇、市政交通、碳排放等模塊。
武漢正在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際濕地城市,未來五年計劃新建城市綠地5000公頃、造林綠化10萬畝、新植樹1000萬株、新增花灌木200萬株,實現“四季常綠、四季見花”,打造春櫻、夏荷、秋桂、冬梅的“四季花城”品牌,讓“濕地花城”成為武漢的新名片。
為實現這一目標,武漢將策劃一批重點園林綠化亮點項目。依托大東湖、武湖、府河、湯遜湖等六大綠楔,建設復合型濕地公園、郊野公園群﹔依托“十字”型山水生態軸,打造“白沙洲—天興洲”沿江、“九真山—九峰山”東西山系“雙百裡生態人文長廊”﹔依托外環線、三環線生態帶,建設外環線生態帶自然公園群、三環線“一帶33珠”城市公園群及夢澤湖、龍陽湖等一批城市特色湖泊公園,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大手筆打造一批園林綠化精品工程。
武漢市園林部門負責人介紹,將持續打造“一路一景”,提升100條重要道路綠化景觀,使林蔭路總長達到4700公裡,突出“一園一花”,建設10個花卉特色公園,開展“花靚江城”行動,創建30個花漾街區,打造300公頃花田花海,精心打造地標建筑群,塑造錯落有致、疏密有度、高低起伏的城市天際線,實施“公園煥新”行動,完善公園設施,將社區管理經驗融入公園管理,營造一批公園文化空間,舉辦公園文化季、自然通識課、荷花展、菊花展等各類生態文化活動2000場,豐富市民生態文化體驗。
未來五年,武漢將著力實施二七路至鐵機路過長江通道、白沙洲公鐵大橋兩岸接線、堤角過江通道等過長江通道,建設江漢八橋、江漢九橋、江漢十橋等過漢江通道,力爭“十四五”期間,主城區過長江通行能力提升25%,過漢江通行能力提升50%,讓市民出行更便捷、三鎮聯系更緊密。同時完善骨架路網結構,抓好路網建設的“大手筆”,按照“環線優化、射線加密、骨干強化、治擁消堵”的思路,實施兩湖隧道、友誼大道快速化改造、額頭灣立交改造等重大項目,力爭到2025年,實現“30-60-90分鐘”暢達主城、市域、大武漢都市圈的道路交通網絡。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在提升對外輻射能力方面,將暢通歐美、非洲、亞洲等國際航線通道,發展機場客貨中轉業務。到2025年,新增10條以上國際及地區航空航線,天河機場力爭旅客吞吐量達到4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40萬噸﹔推進中歐班列(武漢)持續發展,打造直達國外樞紐城市6條國際鐵路干線通道,加密和開辟中部地區面向“一帶一路”的中歐、東盟等國際貨運班列﹔穩步發展至日本、韓國2條江海直航通道,鞏固提升江海聯運服務水平,到2025年,武漢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00萬標箱。
在提升交通出行服務品質方面,支撐城市快速通勤系統建設,新增公交專用道100公裡以上,改造智能公交電子站牌系統和軌道交通出行服務系統,提高“智能公交”和地鐵“METRO新時代”使用體驗,開行夜行公交、定制公交和微循環公交線路,近期到2022年,開行夜行公交線路30條以上,覆蓋武漢3大火車站和13大商圈,對接地鐵站點100個以上,為城市提供22:30-05:30時段的深夜公交出行保障,新增微循環線路50條以上,到2025年,中心城區公交出行率達到60%。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