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體現初心使命  見証光輝足跡(展時代畫卷 譜奮斗華章)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主題雕塑創作側記

本報記者  馬蘇薇
2021年07月22日07: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旗幟(雕塑)
  中國美術館

  信仰(雕塑)
  中央美術學院

  偉業(雕塑)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攻堅(雕塑)
  中國美術學院

  追夢(雕塑)
  魯迅美術學院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7月15日起,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進入西側廣場,首先映入觀眾眼帘的是5座氣勢磅礡的大型主題雕塑。五大主題雕塑巍然矗立,撼人心魄,以生動恢弘的視覺形象,凝鑄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與新時代的歷史使命。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主題雕塑創作結出的累累碩果,也是美術界為黨的百年華誕獻上的藝術厚禮。

  鐫刻信仰之美

  如何藝術化地再現黨的百年征程的波瀾壯闊?如何立體生動地詮釋百年大黨的初心使命?

  2018年6月,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主題雕塑創作正式啟動。“為展現黨旗高高飄揚、‘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力量’的理念,確立了《旗幟》創作主題﹔圍繞黨的‘四個偉大’,確立了《信仰》《偉業》《攻堅》《追夢》4座雕塑主題。創作工程以打造‘政治工程、千年工程、精品工程’為目標,力求以藝術之美為史增輝。”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裡介紹。

  五大主題雕塑由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美術館等單位擔綱創作。276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583塊清潤聖潔的漢白玉,平均長度超15米、平均高度超8米、總重超2000噸的特殊體量,盡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令許多現場觀眾深感震撼。

  雕塑《旗幟》前,合影的人群絡繹不絕。迎風招展、氣勢如虹的黨旗形象,象征中國共產黨意氣風發的精神風貌。“這是一面不忘初心的旗幟,這是一面砥礪前行的旗幟,這是一面永葆革命本色的旗幟,這是一面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旗幟!它不是一個具象旗幟的復制,而是具有標志性、象征性、符號性的精神塑造,以體現黨的初心和使命。”雕塑主創、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介紹說。

  雕塑《信仰》旁,幾位參觀者認真賞讀著作品細節。71名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優秀共產黨員在黨旗下宣誓的群像,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信念。雕塑主創、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呂品昌介紹:“整體構圖上,我們將山石和人物融為一體,人物與山勢相結合,塑造出巍峨挺拔、眾志成城的意象,突出信仰的庄重與堅定”。

  3年時間,美術工作者在創作中經歷了思想淬煉與精神洗禮,從黨史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化為創作源泉,使5座主題雕塑與百年大黨的初心使命交相輝映,表現出穿越時空的藝術魅力,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

  記錄奮進史詩

  夾金山,是中央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見証了黨的光輝足跡。如今,夾金山腳下的漢白玉,在藝術家的精雕細琢下,化作昂揚奮進的視覺史詩,讓偉大建黨精神跨越時空,代代相傳。

  工人、農民、戰士……65個不同職業的平凡勞動者形象,成為雕塑《偉業》的表現主體。“人民創造歷史,人民創造偉業。‘為人民塑像、為人民立言’是歷史賦予《偉業》的鮮明主題。”雕塑主創、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曾成鋼介紹道。整座雕塑巧妙地分為兩部分,以“火炬”和“旗幟”元素相連接,突出了偉大事業“薪火相傳”“接力奮斗”的深層內涵。

  雕塑《攻堅》譜寫了中國共產黨為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不畏艱難險阻、忘我奮斗的英雄壯歌。“搶險救災、石油會戰、搏風擊浪……12個場景中的67位人物,每一位都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也是甘為中華民族赴湯蹈火的真英雄。”雕塑主創、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楊奇瑞在創作過程中,對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感觸頗深。

  作為表現人物最多的一座雕塑,《追夢》以“團塊結構”作為主體造型語言,生動展現了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團結帶領下,昂首闊步,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恢宏場景。雕塑主創、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表示:“追夢,一定要奮斗。我們必須不懈努力,描繪新時代的壯美畫卷。”

  為使作品盡可能完美地詮釋主題,從藝術構思到創作小稿、中稿、大稿,再到翻制石雕,每一階段性成果都經歷了反復推敲。據中國美術家協會秘書長馬鋒輝介紹,每座雕塑的整體形態、每個局部、每個事件、每個人物都經歷了無數次審稿、修改和完善。每座雕塑都凝聚著大量心血、精力和汗水,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功夫不負有心人。五大主題雕塑完成后,不僅贏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還培養出一支以“80后”為主,敢於擔當、甘於奉獻的主題性雕塑創作隊伍。他們邊學習、邊進步,為主題性雕塑創作積蓄了青春力量,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青年美術工作者愛黨報國的情懷與擔當。

  探索時代表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中國成立之初,老一輩美術工作者精誠協作,完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重大主題性雕塑——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以藝術的方式紀念人民英雄,留下一批紅色經典。如今,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主題雕塑創作再次集結各地力量,在繼承優良創作傳統的基礎上,努力探索雕塑藝術的新思路、新表達。

  寫意的手法成就點睛之筆。《旗幟》創作團隊創新藝術手法,綜合把握形態、體量、材質等各要素,使作品既雄偉庄嚴又飄逸靈動,實現了理想信念的視覺化、藝術化表達,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每一位觀者心中。

  寫實的手法成就史詩之作。《信仰》《偉業》《攻堅》《追夢》4座雕塑,在現實主義創作理念觀照下,運用寫實的藝術語言和象征性手法,展現了“四個偉大”的豐厚內涵。4座雕塑如4座山峰,當一個個立體的人物形象與聖潔的漢白玉融為一體,山石更添崇高,人物愈顯偉岸。在整體和諧統一的風貌中,4座雕塑又各具藝術特色——《信仰》主創團隊成員之間相互修改人物形象,使雕塑既形成了統一面貌,也展現了豐富的個體形象﹔《偉業》在雕塑放大過程中,運用一系列新技術,優化了傳統雕塑創作的技術流程,實現了藝術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攻堅》汲取傳統石刻的敘事手法以及中國古代懸塑藝術的構圖方法,吸收中國傳統美術隨勢賦形、形意共生、動靜相宜、收放自如的理念,使雕塑充滿視覺張力﹔《追夢》主創團隊則深入現實生活,了解人物形象,在體會人物思想情感的基礎上,用精湛的藝術語言表現宏闊主題。

  5座雕塑力作為主題性雕塑創作開拓了視野,積累了經驗,也成為黨領導文藝工作的鮮活創造。面對艱巨的創作任務、龐大的創作體量、緊張的創作時間,雕塑家曹春生感慨:“中國美術家隻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完成這樣的壯舉,創造這樣的奇跡。”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主題雕塑創作中,美術工作者不僅以集體之力實現了對大主題、大場景、大體量雕塑創作的藝術突破,更在繼承主題性美術創作傳統的同時,留下了新時代的精神印記。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認為:“5件作品的名稱,恰恰蘊含了創作團隊的精神——為《旗幟》而抒懷、為《信仰》而奉獻、為《偉業》而奮斗、為《攻堅》而攻堅、為《追夢》而追求”。這也是中國美術事業向前邁進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主題雕塑創作是光輝禮贊,也是奮進號角,激勵著廣大美術工作者接續奮斗,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22日 20 版)

(責編:關喜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