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七年,調水量接近一條黃河

一渠通南北 清流潤萬家

本報記者  王  浩  范昊天  李曉晴
2021年12月13日08: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題圖:實施生態補水后的滹沱河波光粼粼。
  水利部供圖

  一渠清水連通南北,潤澤廣袤大地,串聯起生機勃勃的發展圖景、山清水秀的壯美景觀,發揮了巨大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

  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年。水利部數據顯示,7年來,工程累計調水約494億立方米。其中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超441億立方米,東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入山東52.88億立方米。按照黃河多年平均徑流量估算,南水北調工程幾乎相當於為北方調來黃河一年的徑流量。

  有效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局面

  “水壓足,水量穩,喝水不再犯難。”山東省夏津縣蘇留庄鎮小石堂村石書榮的家裡,鋪上了水管,裝上了水龍頭,干淨水進戶。在南水北調工程沿線,越來越多的群眾告別了“喝水難”。

  南水北調工程建成通水之前,黃淮海流域人均水資源量僅為462立方米,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5。“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低,南水北調工程有效平衡了不均勻性。”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昌明表示。

  清水長流,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局面得以有效緩解。目前,北京市城區七成以上供水為“南水”,天津市主城區供水幾乎全部為“南水”,山東形成了“T”字型水網……南水北調的水成為北方40多座大中城市主力水源。

  “南水北調的水,綿綿的、甜甜的。”說起吃水的變化,河北省邯鄲市邱縣古城營鎮北王樓村村民張海英深有感觸:“井水變成了自來水,水垢少了,水質好了,熬的小米粥都變稠了。”如今,河北省黑龍港流域500多萬人徹底告別了高氟水。

  在湖北省十堰市,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煙波浩渺。十堰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夏濤介紹,當地守好源頭,多措並舉治理水源井,讓一庫淨水永續北送。

  截至目前,南水北調工程水質長期持續穩定達標,東線一期工程輸水干線水質全部達標,並持續穩定保持在地表水水質Ⅲ類以上﹔丹江口水庫和中線干線供水水質穩定在地表水水質Ⅱ類以上。

  水源置換、生態補水,助力河湖生態復蘇

  滹沱河澄淨似練,兩岸蘆花似雪。“鳥叫聲多了,魚兒也多了。”時常來河邊散步的河北省正定縣塔元庄村村民范鎮鵬說。

  南水北調中線持續生態補水,讓曾經干涸的河道重現往日風採。“華北明珠”白洋澱,曾經飽受水量少、水質差的困擾。2018年以來,南水北調中線持續向白洋澱進行生態補水,加上引來的黃河水、當地水庫水,白洋澱的澱區面積由171平方公裡恢復至275平方公裡左右。

  “通水以來,中線一期工程持續向北方50多條河流進行生態補水70多億立方米,全面助力河湖生態環境復蘇,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工程生態效益明顯。”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建管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程德虎介紹。

  與此同時,華北地下水水位逐步恢復。2020年華北地區淺層地下水水位較上年總體回升0.23米,這是持續多年下降后首次實現止跌回升。北京市平原地區地下水位連續6年回升。2020年末,北京市淺層地下水水位較2014年末回升2.37米。

  長江委精心開展漢江流域、丹江口水庫水量調度,科學制定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全力支持改善受水區河湖水生態環境。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充分利用汛期洪水資源加大生態補水力度,推動水源置換、生態補水等,有效保障了沿線河湖生態安全,形成了一道道河暢、水清、岸綠的亮麗風景線。

  “南水”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有力水資源支撐

  清水徐徐北上,為雄安新區建設、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提供了強有力的水資源保障。

  在河北省正定縣,南水北調中線干渠宛如玉帶,源源不斷送來“發展水”。在雄安新區,通干渠,建水廠,鋪管線,一張高標准水網正在加快建設。

  在京杭大運河,“南水”有效改善運河通航條件。目前,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南航段實現從東平湖至長江全線通航,1000噸至2000噸級船舶可暢通航行,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萬噸。

  一渠清水北上,串聯起糧食主產區、能源基地、重要城鎮。以2016年—2019年全國萬元GDP平均用水量70.4立方米計算,約494億立方米的“南水”,有效支撐了受水區7萬億元GDP的增長。

  “南水北調工程實現了豐水的長江流域與缺水的黃淮海流域連通互補,提高了我國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優化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結構。”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13日 14 版)
(責編:周恬、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展現傳統音樂的藝術魅力(傳承之光)
  圖為智化寺京音樂樂器及工尺譜抄本。明清時期,在北京東城、南城10余座寺院中傳承著一種與唐宋教坊音樂類似的笙管樂,被時人稱為“京音樂”,意為京城的音樂,以智化寺為傳播中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