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湖北省恩施州:“教授團” 來到大山裡 鄉村振興有了“智囊團”

2021年12月16日18:36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讓研究成果在大山裡長成了“金果果”“金葉子”。近年來,華中農業大學發揮農業科教和人才優勢,立足於“恩施所需、華農所能”,積極探索地校聯動合作發展長效機制,共建恩施州特色農業研究院,為地方“三農”發展提供人才技術支撐,助力鄉村振興。

“帶來的是技術,更是信心”

初冬時節,華中農業大學園林院教授倪德江又來到了恩施州宣恩縣伍家台村,心系著育種基地。27年如一日,倪德江團隊和當地開展深度校企合作,指導茶企生產運營,從一個人到帶團隊、帶學生來,再到目前企業為其團隊專設了“倪德江人才工作室”。

華中農業大學園林院教授倪德江在恩施州宣恩縣伍家台村茶園。人民網 周雯攝

如今,宣恩茶葉從100多株茶樹發展到23萬多畝的產業規模,成為帶動地方致富的綠色產業,伍台昌臣茶業從個體戶發展成2021年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教授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支撐,更是發展的信心。”宣恩伍台昌臣茶業公司負責人鄭時兵感嘆,“以前夏秋茶不值錢,倪德江教授團隊就指導我們嚴格把控產品質量,做出口茶,提高知名度,今年出口創匯更是逆勢上揚15%,這些都離不開長期以來專家團隊對我們的技術指導和鼓勵。”

從育種到工藝研究、手工傳承設備開發,再到種植模式、人才培養……倪德江說,通過校企合作,培育品牌、培養技術人員、培育龍頭企業和建成一個好的模式,真正讓“茶山變金山”。

在恩施市的南方馬鈴薯研究中心,華中農大園林院副教授蔡興奎介紹,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至今,該校已有三代人扎根恩施地區開展馬鈴薯技術研究和良種選育,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和成果。

三代華農人扎根恩施地區開展馬鈴薯技術研究和良種選育。人民網 周雯攝

“讓農民少走彎路”

“華農教授研究了二十多年的小果甜柿品種,經過三年的實驗試種,發現並不適合在這裡種植。”近日,位於湖北恩施州建始縣的武陵山特色園藝作物良種繁育中心裡,工作人員將小果甜柿種子園進行了土地平整,准備來年再播下別的實驗品種。

恩施州建始縣的武陵山特色園藝作物良種繁育中心。蔣朝常攝

良種繁育就是生命力,發展各類特色園藝產業是山區農民持續增收的關鍵。但長期以來,園藝作物優良種子種苗嚴重不足、產業發展科技支撐不夠等問題,制約了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

“把全國好的果菜花茶品種放在這裡來試,把本地的優質品種挖掘出來,讓農民少走彎路,降低試錯成本。”武陵山特色園藝作物良種繁育中心項目技術負責人李登朝介紹,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園林院教授鄧秀新的提議下,湖北省政府支持建始縣在業州鎮羅家壩村建設“武陵山特色園藝作物良種繁育中心”,按照“政府主導、高校技術支撐、企業主體”的方式運營。

歷經5年,如今的武陵山特色園藝作物良種繁育中心果實累累,四季花香,以建始縣產業發展為主戰場,推廣了華農無籽椪柑等6個水果良種5千多畝,重點推廣了武陵山區葡萄無灌溉設施避雨等5項新型栽培技術上萬畝,通過現場培訓、到專業村講座等方式,培訓周邊山區基層農技員620人次,為當地水果等園藝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萬名師生深入鄉村振興一線

不僅是助力當地特色產業發展,華中農業大學還傾情幫扶了建始縣農村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在華中農業大學及九屆40余名“本禹志願服務隊”研究生支教團隊員的努力下,建始縣官店鎮摩峰中心小學硬件設施有了很大改善,教育質量全縣排名靠前,更重要的是,支教隊員把愛的精神潛移默化傳遞給當地師生,給大山裡的孩子打開了外面世界的窗戶,讓孩子們受益終身。

“本禹志願服務隊”研究生支教團隊員在摩峰中心小學。蔣朝常攝

據了解,2020年7月,華中農業大學啟動了“鄉村振興荊楚行”萬名師生深入田間地頭,充分發揮科教優勢,賦能荊楚鄉村振興。

自啟動“鄉村振興荊楚行”以來,華中農業大學形成“領導牽頭、部門協調、學院對接、教師參與、學生響應”的科技服務工作新模式,師生深入農田、廠礦、企業、車間,聚焦科學問題和產業問題,或問診把脈、或深入調研、或精准獻策。農業院校師生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為“三農”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文/周雯 蔣朝常 視頻/王歡)

(責編:張雋、榮先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興隆水利樞紐泄水閘冬修忙
  在初冬的寒風中,漢江之上的興隆水利樞紐泄水閘一派忙碌的景象,隨處可見頭戴安全帽、身系安全繩正有條不紊地對閘門進行著維護工作的黨員突擊隊員。 興隆水利樞紐泄水閘共有56孔泄水閘門,軸線距離近1.5公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