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越是偉大的事業越需要開拓創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穆  虹
2021年12月23日08: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將“堅持開拓創新”作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積累的十條寶貴歷史經驗之一,明確指出“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越是偉大的事業,越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艱苦奮斗,越需要開拓創新”。深刻理解和准確把握這一歷史經驗,對於我們繼往開來、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走向新的勝利,意義重大而深遠。

  偉大事業的開創需要開拓創新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各種運動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台,但都以失敗告終。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煥然一新。然而在建黨之初和大革命時期,由於反動勢力瘋狂鎮壓,我們黨思想理論准備不足、缺乏革命斗爭的實踐經驗,一度簡單理解馬列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國十月革命城市武裝起義的經驗,先后受到右傾機會主義和“左”傾教條主義干擾,中國革命遭受到嚴重挫折。事實証明,在當時的客觀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人不可能通過首先佔領中心城市來取得革命在全國的勝利,黨迫切需要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在中國革命生死關頭,毛澤東同志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通過對革命斗爭實踐的總結,對中國社會和內外形勢的深入調查研究,探索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成功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正確道路,科學回答了中國革命的道路、戰略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在革命斗爭實踐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總結黨成立以來的重要經驗教訓,對經過艱辛探索、付出巨大犧牲積累的一系列獨創性成果作了理論概括,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將其正式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我們黨通過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相結合,鍛造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三大優良作風,形成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三大法寶,明確了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方向和策略。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打破了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形式主義束縛,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正是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實現了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開啟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新紀元。

  偉大事業的發展需要開拓創新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毛澤東同志創造性提出一系列關於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重要論斷,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黨領導人民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這一系列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在黨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黨領導和支持開展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制定《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作出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重大決策,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孕育了從理論到實踐的一系列開拓創新。黨從建設我國社會主義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形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從黨的十二大到黨的十七大,黨把握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通過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我國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立足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歷史階段、歷史任務,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將其確立為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所蘊含的一系列原創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深化和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審視國際國內新形勢,以巨大政治勇氣和智慧,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實現了改革發展穩定的有機統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了改革從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完成了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開創了改革開放全新局面。經過奮力開拓、銳意進取,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証、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黨的百年奮斗實踐表明,推進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接續奮斗的歷史過程,走的是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沒有現成經驗可以照搬,中國的實際問題必須靠我們黨獨立自主來解決。面對不同歷史時期的背景條件、主要任務和社會主要矛盾,隻要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敢破敢立、敢闖敢斗,開拓創新、銳意改革,以創新為不竭動力,就能夠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戰勝任何艱難險阻和風險挑戰,不斷把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偉大事業的未來需要開拓創新

  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前進道路上,還會有許多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艱難險阻,還將進行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開拓創新“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具有的歷史擔當”。我們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始終挺立時代潮頭,胸懷“國之大者”,把開拓創新作為一種常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以新作為開創新局面,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廣闊的光明前景。

  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論的生命力在於創新。”隻有與時俱進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才能更好堅持馬克思主義。我們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促復興,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根本在於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用新理論指導新實踐,勇於結合新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更好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繼續以開拓創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合乎時代潮流、順應人民意願,勇於改革開放,讓黨和人民事業始終充滿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改革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將改革進行到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堅決破除傳統觀念和利益固化羈絆,把改革重點放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上來,提升改革綜合效能,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著力推進創造性引領性改革,推動各項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永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旺盛生機活力。

  繼續將開拓創新作為引領各領域發展的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從全球范圍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圍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促進共同富裕,激發和尊重基層首創精神,調動全社會創新熱情,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更為堅實的支撐。

  百年大黨,千秋基業,其命維新,其志惟堅。《決議》對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作出了全面精辟的回顧總結,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繼續推進偉大事業提出明確要求。隻要我們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要求,把握歷史主動,勇於改革、開拓創新,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就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23日 09 版)
(責編:周恬、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面對面聽民聲 心貼心解民憂
  今年初,江蘇省淮安市人大代表朱華林提出的《關於破解養老機構“落地難”促進我市養老服務健康發展的建議》獲得“十佳市人大代表建議”。“涌現出一批高質量的意見建議,是人大代表網格化履職取得實效的有力例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