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監督“最后一米”(一線行走)

隻有真正深入基層,融入群眾,才能打破梗阻,打通監督“最后一米”,及時發現問題苗頭
時值冬日,走在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車橋鎮車南村,村裡依舊綠意盎然,街道整潔干淨。
記得第一次來到這裡時,得知監察員辦公室“來人了”,村民三三兩兩圍攏過來,向我反映他們的煩心事。“村裡的污水處理主管網早就鋪好了,為什麼5年都用不上?”“聽說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錢,真是浪費。”……
在一位村民的帶領下,我們實地查看了村裡的污水處理站:一間小平房孤零零地立在路邊荒地裡,拉開裡面的窨井蓋一看,果然是有房子、沒設備。
一番調查后,我們發現,車南村200余戶常住居民的生活污水處理全依賴這一處污水處理站,但這項惠民工程自2016年建設開始,一直問題不斷,村民們多次反映,依舊毫無改觀。究竟是資金短缺還是相關干部不作為?
為了讓民生工程切實便民利民,我們一邊取証,一邊商討著解決方案。原來,車南村污水處理設施在建設過程中,曾經歷過分管領導“交接班”,調離的領導“問不了”,新來的領導“不會問”,沒有處理清楚中標公司、實際承建方之間的工程轉包關系和經濟糾紛,致使當地政府撥付的55萬元款項並未轉入承建方賬戶。因為資金短缺,承建方不再施工。
事實查清后,我們第一時間向鎮黨委下發督辦通知書,並對相關責任人立案調查。在紀委監委的推動下,區委、區政府及時投入810萬元,對問題設施設備進行整體更換修復。不到20天,車南村污水處理設備啟動運行,管網實現入戶全覆蓋。
建設污水處理站,本是一件好事,但因個別干部懶政,民心工程變成爛尾工程,傷了群眾的心,影響了政府公信力。這提醒我們,紀檢監察干部要主動作為,把監督觸角延伸到田間地頭。隻有真正深入基層,融入群眾,才能打破梗阻,打通監督“最后一米”,及時發現問題苗頭,確保每一分惠民資金都花在“刀刃”上,每一項民生實事都做到群眾心坎上。
(作者為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紀委監委干部)
欄目投稿郵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27日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