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荊楚楷模·最美退役軍人”人物發布

湖北日報訊 (記者王際凱、通訊員董勝斌、艾志超)曾經軍旅牢記使命,如今返鄉不忘初心。近日,我省發布2021年度“荊楚楷模·最美退役軍人”人物,柴慧玲等21名老兵獲殊榮。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退役軍人工作重要論述,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持續激發退役軍人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省委宣傳部、省委直屬機關工委、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軍區政治工作局組織開展學習宣傳優秀退役軍人活動,評選產生21名2021年度“荊楚楷模·最美退役軍人”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改變以往集中頒授的模式,把獎杯、証書送到每位最美退役軍人手中,把黨和政府的關愛、社會的尊崇送到老兵身邊,營造崇尚最美、學習先進的社會氛圍。
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和有關單位相關負責同志赴各地送榮譽上門,溫暖了老兵們的心。老兵們紛紛表示,堅決聽黨話、跟黨走,繼續發揚軍人作風,回報組織和社會的關愛。
危急時刻沖上前 尖兵本色永不褪
編者按
脫下軍裝,依然使命在肩﹔告別軍營,依然家國於心。
今年,湖北省委宣傳部、省委直屬機關工委、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軍區政治工作局組織開展2021年度“荊楚楷模·最美退役軍人”學習宣傳活動,評選產生21名“荊楚楷模·最美退役軍人”人物。
他們中有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踐行者,有自力更生、創新發展的創業模范……他們的美,美在初心不改﹔他們的美,美在永葆本色。
為講好優秀退役軍人故事,本報聯合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推出《致敬“最美退役軍人”》專欄,聆聽他們的感人故事。
打最硬的仗,要靠最好的兵。
居民樓失火,他挺身而出,充當“人體台階”救下一家三口﹔
不論火魔肆虐還是洪水滔天,他都是沖在最前面的那個……
他們,就是最好的兵。
危急時刻,他們挺身而出
“來,把孩子給我!”
12月10日10時許,武漢市江漢區萬科漢口傳奇唐樾小區,3樓一居民家中起火,濃煙滾滾。
一對年輕男女緊緊抱著一個小女孩,被濃煙逼到了陽台窗邊。一位身著黑衣的小伙大步沖了過去,躍上2樓窗沿,一隻手用力握住窗戶邊框,另一隻手伸向3樓,大聲喊著。
大人將小女孩拎起慢慢遞給小伙,小伙摟住孩子,將其安全地送進了2樓屋內。隨后,小伙又護著大人從窗戶攀爬到安全地帶。
小伙名叫張裕,今年36歲,湖北羅田人,曾在武警某部服役,現是一名快遞小哥。
張裕出身於軍人世家,父親是退役軍人,外曾祖母還是一名老紅軍。從小,張裕最愛聽的,就是和部隊有關的故事。參軍入伍后,他給長輩講得最多的,也是部隊的見聞。
張裕說,正是因為部隊的培養,他才會在危急時刻義無反顧沖上去,才能有身手和膽魄救下一家人。
也正因為這次見義勇為,張裕當選2021年度“荊楚楷模·最美退役軍人”。
意志汗水鑄就鋼筋鐵骨,忠誠擔當勇作人民衛士。黃岡市消防救援支隊新港大道特勤站站長助理黎獻文,就是這樣一位忠誠衛士。
從“橄欖綠”到“火焰藍”,他不改為民初心。處置爆燃事故,黎獻文帶領尖刀隊頂著高溫、毒煙,一舉殲滅大火﹔山體滑坡救援,他不眠不休34個小時,成功救出耄耋老人,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他說:“隻要黨和人民需要,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沖鋒在前,他們無怨無悔
在神農架國家公園大龍潭金絲猴野外研究基地負責人黃天鵬面前,這些“大山裡的精靈”格外乖巧。
“火熱的軍營,嘹亮的軍號,訴說著軍人的陽剛、堅韌,孕育著軍人之魂……”今年39歲的黃天鵬,還記得21年前參軍入伍的那一幕。
2005年,退役不久的他被抽調到金絲猴野外研究小組,負責跟蹤觀察猴群。此后,他背著帳篷、睡袋、望遠鏡等裝備,年復一年穿梭於莽莽林海。十幾年來,他帶領團隊完成了金絲猴補食群150隻個體的識別,完整記錄了猴群近20年的遷移數據。
如今,黃天鵬依然保持著軍人本色,宿舍永遠是那麼干淨整潔。他說:“我將在工作中繼續發揚軍人作風,維護好‘最美退役軍人’這份榮譽。”
同樣保持軍人作風的,還有利川市公安局東城派出所副所長楊蓥。
2001年參軍入伍。退役后,他成為一名人民警察。
“大年初二,在卡口值班,雪打在臉上,鞋襪濕透,手也凍僵了,握筆都沒有知覺。”12月10日,楊蓥回憶起去年抗疫的情景,依然會下意識地伸出手搓一搓。
去年疫情期間,利川共設置了23個查驗卡口,均是手工登記,交叉接觸多、佔用警力多、耗費時間長。楊蓥自主研發出一套“卡口查驗系統”,行人出示身份証就可完成核驗,原來3個人的活兒1人就能完成。隨后,這套系統迅速在恩施州內及省外相鄰縣市借鑒推廣,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撐。
2020年6月,因為業務過硬,楊蓥被借調至利川市公安局合成作戰中心。半年時間,他協助偵破一批“硬骨頭”案件。他說:“我會牢記‘脫了軍裝還是兵,穿上警服再前進’的誓言,始終保持軍人能吃苦、敢沖鋒、甘奉獻的良好風貌和進取精神,為利川的平安穩定作出更大的貢獻。”(記者 王際凱 通訊員 董勝斌 艾志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