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2021年,公安機關找回歷年失蹤被拐兒童10932名

“團圓”行動照亮家庭團圓路(法治頭條)

本報記者  張天培
2022年01月13日10: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狹長的走廊通道裡,王玉菊(化名)夫婦來回踱著步,焦急地等待著DNA比對結果。

  32年裡,王玉菊夫婦沒有停止過對雙胞胎女兒的尋找。得知公安機關正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團圓”行動,他們馬上到當地公安機關尋求幫助。

  “每一個失散親人的家庭,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尋親之苦和骨肉分離的思念之痛,都渴望早日找回親人、全家團圓。為離散家庭消除痛苦、實現團圓是我們公安機關的重大責任。”公安部刑事偵查局相關負責人說。

  2021年,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為期一年的“團圓”行動,全力偵破拐賣兒童積案、全力緝捕拐賣兒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失蹤被拐兒童。截至2021年12月,已找回歷年失蹤被拐兒童10932名。

  “看到失散多年的家庭團聚,再苦再累都值得”

  “沒錯!就是她們!”

  經過反復的遺傳信息核查和人像比對,最終確認福建汪銀銀(化名)和安徽趙珊(化名)的生物信息與王玉菊夫婦吻合,屬於親子關系。民警胡祥雨興奮地把檢驗結果第一時間告訴了王玉菊夫婦。

  胡祥雨,來自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主要負責打拐工作。“團圓”行動開展以來,為了讓群眾尋親更加方便,綿陽公安機關在重點地區成立了3個以打拐民警名字命名的反拐尋親工作室,“胡祥雨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以工作室為依托,截至2021年12月13日,胡祥雨和當地打拐民警一共幫助116個家庭實現了團圓。

  汪銀銀和趙珊的信息雖然比對成功了,但還有一件事像一塊石頭一樣壓在胡祥雨心裡。“找到孩子只是復雜工作的第一步。”胡祥雨說。

  原來,由於事發突然,汪銀銀和趙珊沒有思想准備,對認親抱有一些抵觸情緒。

  胡祥雨反復通過短信、電話、微信聯系,並專程跑到福建、安徽,與汪銀銀和趙珊不斷溝通,解釋情況,終於獲得了她們的理解和信任。2021年10月30日,在綿陽公安的見証下,失散32年的王玉菊一家重獲團圓。

  “感謝你們的辛苦付出,你們真是人民英雄!”王玉菊抱著兩個女兒,激動地對胡祥雨等民警表示感謝。

  安徽省公安廳刑警總隊“打拐辦”負責人楊菁表示,“雖然大家長期超負荷工作,但每當看到失散多年的家庭團聚,再苦再累都值得!”

  “每位民警都承擔數項任務,嚴格意義上的專職打拐民警沒有幾個人。大家的任務特別重,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民警依然奮戰在打拐工作第一線,為的就是努力讓更多家庭實現團圓。”楊菁介紹,很多民警發現了線索就住在當地,一遍遍地採集信息、血樣,反復走訪摸排,如同是在找尋自己的親人。

  “公安機關更加有能力、有條件承擔起這份重任”

  “團圓”行動中,找到的失蹤被拐人員與親人分離時間最長達74年。

  “受限於技術條件等原因,以前很多失蹤被拐兒童案件沒有得到及時偵破。隨著DNA技術和人像比對技術不斷發展、公安辦案能力持續提升、打拐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尤其是公安部部署開展命案積案攻堅行動以來,各地公安機關在組織指揮、技術支撐、區域協作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童碧山介紹。

  人民群眾期盼的,人民警察一直沒有放棄。“現在,公安機關更加有能力、有條件主動承擔起這份重任。”童碧山說。

  “我覺得差不多了,肯定是這個!”參加“團圓”行動刑事技術集中比對會戰的民警李海燕很自信。

  2021年5月的一天,天津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刑事技術專家呂游正拿著一張被拐男孩祁吉5歲時的照片在電腦屏幕前仔細做著對比,突然發現一名廣東省汕頭市的男子和祁吉的五官特征高度相似,馬上請李海燕幫忙聯系地方公安機關核查。

  “通過對祁吉小時候的照片進行技術增強和清晰化處理,我們得到了200多個高度相似的照片,經過兩天不斷甄別篩選,最終找到一個生物特征最符合的男孩,反復比對分析后,最終確認這個男孩就是祁澤華、龍大娥夫婦失散25年的兒子。”呂游說。

  “人像比對技術之前不成熟,准確率低,沒有大范圍應用在打拐領域,這幾年通過不斷迭代發展,人像比對技術准確率有了大幅提升。”2021年9月,呂游再次參加公安部組織的第二次技術比對會戰,每天依舊工作近10個小時,查看上千張照片,但他覺得很有成就感,“我們甚至還比中過一張被拐兒童的百日照”。

  同樣參加過技術比對會戰的公安部物証中心情報處處長劉冰介紹,將DNA技術與人像比對技術成功融合,是這次“團圓”行動最大的技術嘗試和突破,得到了“1+1>2”的效果。

  據介紹,目前,我國DNA檢測技術和數據信息庫建設處於世界一流水平,檢驗方法穩定可靠,識別准確率越來越高,為找到失蹤被拐兒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成為這次“團圓”行動取得豐碩戰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幫助更多的離散家庭團聚”

  “團圓行動,免費採集DNA”“圓夢有路 助愛回家”“你和你的親人隻差一滴血的距離”,在失蹤被拐兒童案件發生的重點地區,經常能看見印有這些宣傳標語的海報。

  DNA檢測是最終認定失散家庭是否屬於親子關系的唯一辦法。但一直以來,警方掌握的血樣有限,給認定失蹤被拐兒童和父母的親子關系增加了難度。

  “這次‘團圓’行動的一個重大亮點,就是廣泛宣傳動員群眾積極到公安機關採血,為失散家庭尋親提供破案線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安機關為失散家庭找到親人的可能。”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副處長孟慶甜介紹,公安機關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資源,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參與支持,力爭讓更多失蹤被拐兒童父母、疑似被拐人員、身源不明人員了解“團圓”行動。

  “三十幾年了,本來都不抱希望了,完全沒想到竟然真的比中了。”回想起當時的場景,董然(化名)仍然有些激動。

  原來,從小被拐賣到上海的董然偶然間看到“團圓”行動相關宣傳,馬上到當地公安機關進行了採血。打拐民警隨即把董然的血樣錄入“全國公安機關查找被拐賣/失蹤兒童信息系統”。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成功比中四川省蒼溪縣董國梁(化名)夫婦。時隔30余年,董然終於找到了親生父母。

  “新案好破,積案難辦”是民警辦案的共識。積案破案線索少、技術手段少,偵破很有難度。尤其是失蹤被拐兒童積案,往往涉及好幾個省份,一個小孩可能被轉賣多次,線索很容易中斷。現在重啟這些積案,既要找丟失的孩子,又要重新確立犯罪嫌疑人,公安機關遇到很多困難。

  “找到失蹤被拐兒童只是‘團圓’行動的第一步。”孟慶甜表示,“接下來,公安機關將緊盯偵破案件、緝捕犯罪嫌疑人,打擊涉案犯罪各環節,同時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幫助更多的離散家庭團聚。”據了解,截至2021年12月,公安機關已經成功偵破拐賣兒童積案350余起,抓獲拐賣兒童犯罪嫌疑人890名。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3日 19 版)

(責編:周恬、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