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保潔阿姨的琴聲為何動人(新語)

智春麗
2022年01月25日09: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有了更多免費開放的場館,有了更多精准的文化惠民活動,熱愛知識和藝術的種子,才能更加蓬勃地生長起來

  

  不久前,清華大學藝教中心新年聯歡會上,保潔員邢國芹上台彈奏鋼琴曲《我的中國心》,台下掌聲雷動。視頻上傳網絡后,“清華保潔阿姨彈奏我的中國心”上了熱搜。“知識為所有人敞開大門”“平凡的崗位也可以閃閃發光”……這是網友們的感動。

  保潔阿姨的琴聲為何打動了這麼多人,仔細想想,耐人尋味。

  感動首先源於熱愛。55歲的保潔阿姨,身穿工作服、雙眼微閉,手指在黑白琴鍵上跳動,這幅畫面就是對“熱愛”的生動詮釋。邢國芹的學琴經歷,沒有咬咬牙的堅持,隻有沉醉其中的享受。她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不懂樂譜,每天工作結束后就在一台長期不用的“走音”鋼琴上摸索,“今天彈得不好,明天繼續練”“彈得肯定不准,但我很開心”。

  藝術技巧也許有門檻,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熱愛是平等的。“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熱愛加上堅持,往往會產生不可思議的成果。於個人而言,這種熱愛是提升自我的動力﹔於社會而言,這種熱愛能匯聚成向上向善的文明風尚。

  感動背后也有社會情緒的共鳴,那就是人們對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不僅是邢國芹,身處平凡崗位的普通人,因為熱愛而堅持學習的故事屢屢刷屏:農民工吳桂春在東莞圖書館留言,“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3年背誦1.5萬多個外語單詞,北京大學保安許文龍“不管在什麼崗位上,都要學習”﹔8年創作100多幅粉筆畫,南京大學宿舍管理員吳立娣“拿起掃帚是生計,拾起畫筆是生活”……他們的“不務正業”,獲得的往往是贊美和鼓勵,這是社會情緒的正向振蕩。

  感動之余,保潔阿姨的琴聲也引發思考:像邢國芹一樣對藝術、對知識心懷熱愛的普通勞動者還有很多,怎麼才能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

  繼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升級精神文化供給能力是應有之義。目前我國所有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美術館和90%以上的博物館已免費開放,“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每年投入資金20多億元,用來支持基層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按照“十四五”規劃綱要的部署,要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功能,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

  有了更多免費開放的場館,有了更多精准的文化惠民活動,熱愛知識和藝術的種子,才能更加蓬勃地生長起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25日 12 版)
(責編:郭婷婷、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