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

郭衛民
2022年01月27日08: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著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在發展框架內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統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等重要理念和重大舉措,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提供了生動素材。

  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無論是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還是在環境保護項目建設、科學研究、管理監督方面,以及共建“一帶一路”等領域,都有大量生動鮮活的實踐案例,涌現出許多感人故事。比如不久前,雲南亞洲象成為世界級“網紅”。從北移到南返,象群一路游走,所經之地的政府和群眾給予呵護關愛,得到國際輿論高度評價,為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提供了范例。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認識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十分重要。其中,向世界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向世界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有助於國際社會讀懂中國和中國共產黨,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理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深刻內涵。介紹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智慧,可以為生態文明領域的國際合作提供動力,進一步加強各國交流對話,讓各國共同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提升全球環境治理水平。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還有助於提升我國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話語權,有效回應關切、解疑釋惑,批駁和証偽西方一些政客的蠻橫指責﹔有助於展示我國為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作出的重要貢獻,彰顯我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從實踐層面看,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應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精心設計內容。在講故事中注重宣傳闡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豐富內涵和實踐意義,通過一個個生動事例彰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圍繞我們黨帶領人民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充分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著力介紹各地區各部門採取生態文明試驗區、河湖長制、荒漠治理、綠色金融等新政策新舉措取得的實效,反映人民群眾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所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努力匯聚合力。發揮好政府部門統籌協調作用,注重動員社會力量,從親歷者的視角講述“帶著露珠”“冒著熱乎氣兒”的故事。例如,讓雲南象群遷徙中被大象光顧了玉米地的大爺、利用無人機跟蹤拍攝象群的工作人員、一路維護交通秩序的民警當講解員,講述他們的所見所感。通過眾多當事人的分享,向世界講述中國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的豐富多彩故事。媒體和智庫要進一步加大對生態保護、氣候變化等問題的關注、研究和宣傳力度,精心策劃和推動開展多種形式交流活動,增進國際人士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認同感。充分調動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的積極性,用好外媒、外嘴、外腦,匯集知華友華力量,增添傳播活力、增強傳播實效。

  創新渠道方式。在綜合運用信息發布、媒體報道、文化交流、學術研討等渠道方式的同時,充分發揮互聯網、新媒體及社交媒體平台優勢,策劃制作微電影、短視頻、紀錄片、動漫等可視化、互動化產品,闡釋好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豐富內涵與實踐成就。結合世界環境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以及其他重大國際論壇等,積極開展對話交流,把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講新講活、講深講透。

  不斷提升實效。各國因社會制度、自然環境、發展階段不同,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利益訴求也不同。在傳播中應注重精准,細分受眾對象、把握特點需求、善於換位思考,“量身定制”傳播內容,真正做到以效果為導向。以中外共通的情感和關切作為切入點,更多挖掘田園之美、動物之萌、人性之善等能夠激發情感共鳴的生動素材,聚焦鮮活個體、善用感人案例,讓更多“可觸摸”“有溫度”的中國故事激發情感共鳴。在講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同時,實事求是介紹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問題、困難、挑戰以及我們所作的努力,以開放自信的姿態贏得國際社會理解和尊重。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會長)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27日 09 版)

(責編:肖璐欣、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