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各地人民調解組織創新機制、用好平台,加快調解中心建設——

覆蓋更廣泛  調解更有效(兩會后探落實·多元化解糾紛④)

本報記者  魏哲哲
2022年03月23日07: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人民調解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各地人民調解組織加強法治化、規范化建設,凝聚多方力量、開拓專業領域、做好網上服務,切實化解矛盾糾紛。目前,全國人民調解組織每年調解各類矛盾糾紛達900多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5%以上,多層次、寬領域、廣覆蓋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已經形成。

 

  擺事實講道理

  贏得群眾信任

  “如果再不清理小區圍欄外的垃圾,我們就不再交物業費了!”今年2月初,河北張家口市萬全區居民張某等人來到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反映,緊鄰小區的圍牆外有一堆垃圾,“天熱時臭氣熏天,天冷時塵土飛揚,居民常年無法開窗通風”,物業卻拒絕清理,希望進行調解。

  了解情況后,調解員一方面安撫和勸導大伙兒,穩住居民情緒,一方面趕往小區現場查看情況,並聯系物業工作人員。“我們也理解居民的感受。”見到調解員,雙方都冷靜下來,物業經理的態度緩和了下來,表示盡快處理。

  “垃圾不僅影響居民生活質量,還存在火災隱患,安全無小事!”調解員耐心勸說,擺事實、講道理。最終,雙方簽訂了調解協議。物業經理組織人員在3日之內將垃圾堆清理干淨,糾紛得到了圓滿解決。“你們的調解工作真管用!”調解結果讓人信服,居民們紛紛點贊。

  “人民調解員植根基層,來自群眾,熟悉社情民意,處於預防化解矛盾的前沿,靈活運用法、理、情相結合等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實現矛盾糾紛及時就地化解。”河北省司法廳副廳長王金水介紹,在調解工作中注重吸收退休政法干警、老教師、老黨員等人士居中調解,更能得到群眾的信任和認可。

  人民調解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全國鄉鎮(街道)、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近年來加大工作力度,調解糾紛成功的數量佔調解糾紛總量近80%。”司法部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國人民調解組織每年調解各類矛盾糾紛達900多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5%以上,已成為訴訟外化解矛盾、解決紛爭的重要方式。

  截至目前,全國共有人民調解委員會69萬個,人民調解員316萬余人,其中專職人民調解員37萬余人,“十三五”時期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4482萬余件,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加強專業調解

  拓展工作領域

  不久前,江蘇省溧陽市一名患者身體不適在鄉鎮衛生院就診治療后回家。當天下午,家屬發現患者病重,后來患者去世。“衛生院診療存在過錯,必須對此負責!”來到溧陽市醫患糾紛調處中心,患者家屬情緒仍然非常激動。

  “醫患糾紛成因復雜、易激化,我們主動安撫,耐心傾聽家屬的訴求,勸導家屬要理性表達訴求。”調解員周錫昌說。最終,經過不斷溝通、解釋相關情況、明確各方責任,醫患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糾紛得到一次性解決。

  維護醫患權益、化解醫患糾紛,需要打破醫患信息不對稱和行業專業壁壘。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工作的深入開展,搭建起醫患雙方理性交流的平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依法調解才能案結事了。”江蘇省溧陽市司法局局長孫斌說,醫療糾紛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涉及傷情鑒定、法律援助、心理安撫等多個方面。為此,溧陽市醫調中心組建了由醫學、法學、心理學和人民調解等領域的專家組成的團隊,通過專業力量依法調解、定分止爭。

  “近年來,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工作成效顯著,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組織已經覆蓋全國80%的縣級行政區域,每年超過60%的醫療糾紛通過人民調解方式得以有效化解,成為化解醫療糾紛的主渠道,為維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實現醫療秩序持續好轉作出了積極貢獻。”司法部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局有關負責人說。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調解工作領域從婚姻家庭、鄰裡關系等傳統矛盾糾紛,不斷向醫療、道路交通、勞動爭議、物業管理、消費、金融、互聯網、知識產權等行業、專業領域拓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專業的調解服務。

  記者了解到,有的省份行業、專業調解糾紛數量增長很快,佔比越來越高,在上海等地已經佔到當地調解糾紛總量的60%以上。目前,全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達4萬余個,派駐有關部門人民調解組織達2.6萬個,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廣覆蓋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

  用好在線平台

  服務方便快捷

  不久前,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張阿姨通過在線調解小程序,成功明晰了家庭財產歸屬。原來,張阿姨的老伴去世后留有一套房產,但是這套房產如何分配,張阿姨和4個孩子一直沒有明確過。為了妥善處理家庭財產,防止日后產生糾紛,張阿姨來到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進行咨詢。

  “張阿姨不方便頻繁出門,我就引導當事人利用在線調解平台進行調解。”八裡庄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高緒英負責辦理此案,耐心為張阿姨解答疑問,確保張阿姨熟練使用線上方式。經過幾輪線上溝通,張阿姨和4個孩子對房產的分割達成一致。

  最后一次“面對面”線上調解,張阿姨在家中通過遠程視頻參與了調解,達成協議后,在線調解平台根據調解過程進行記錄,並自動生成人民調解協議,張阿姨和孩子們通過手機電子簽名進行確認。隨后,高緒英在平台上一鍵提請,調解協議便到達朝陽區人民法院的法官端,法官審核后很快出具了司法確認裁定書,郵寄送達當事人。

  如今,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快速發展,促進了新手段、新方法、新載體在調解工作中的運用。截至目前,20多個省份的司法行政機關研發運用智能移動調解系統,通過手機APP、微信小程序等,方便當事人在線申請調解的同時,調解員也可在線開展調解工作。此外,各地還推動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與調解工作的融合,提高預防各類風險能力,增強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精准性、主動性。

  “各地不斷創新人民調解工作機制,打造新平台,為群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調解服務。”司法部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上海、遼寧、山東、吉林、黑龍江、湖北、河南等地推進人民調解中心建設,打造綜合性、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平台,人民群眾隻進一扇門,就可以根據需要獲取多樣化的調解服務。”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23日 11 版)
(責編:張沛、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