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湖北宜昌橋梁專家周昌棟——

堅持五十載  架橋跨江河(講述·一輩子一件事)

本報記者  吳  君
2022年03月25日07: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周昌棟在查閱橋梁工程資料。
  本報記者 吳 君攝

周昌棟在宜昌長江公路大橋施工現場檢查施工材料。
  資料照片

人物小傳

周昌棟:湖北宜昌人,1950年生。參與宜昌長江公路大橋、伍家崗長江大橋等百余座大橋的勘察設計和修建,先后撰寫了80多篇有關公路橋梁方面的學術論文、4部技術專著。獲得過魯班獎、詹天佑土木工程獎,曾被評為全國科技先進個人、全國交通系統優秀科技工作者。

天氣放晴,陽光把湖北宜昌伍家崗長江大橋照得越發明亮。橋墩旁的項目部辦公室裡,周昌棟身著一件黑色外套,坐在桌前認真地翻閱資料,手不時扶一下眼鏡。“這個大橋已正式通車,我手頭正在忙著一些收尾工作。”周昌棟對記者說。

周昌棟今年72歲,與橋梁打交道近50年。現如今,他每天早上7點出門直奔項目部辦公室,晚上7點才回家。身邊的人勸他多休息,他總是這樣回答:“每一座橋都像我的孩子一樣,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

“天塹變通途,讓山裡的老百姓都能‘走’出來”

周昌棟是湖北宜昌人,1969年念完初中后,他到了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公社(現榔坪鎮青嶺頭村)當知青。在下鄉途中,他和同伴遭遇大雪,徒步3天才到達目的地。

“當地老百姓的生活條件太差了,因為交通不便,村裡有一半人沒去過集鎮,到過縣城的不超過10個。”周昌棟回憶,由於山高路陡,他們去5公裡外的鎮裡買鹽和煤油都要花大半天的時間。看到滿山的核桃、板栗、梨子等山貨爛在地裡,周昌棟更是心痛不已,他暗下決心:“天塹變通途,讓山裡的老百姓都能‘走’出來。”

1972年5月,周昌棟被當時的宜昌地區公路總段錄取,成了一名養路工。當年10月,周昌棟進入湖北公路工程學校學習。

在學校裡,周昌棟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即使是周末也一直泡在圖書館裡。除了學好指定教材,他還想盡一切辦法研讀有關公路橋梁方面的書籍,並把攢下的生活費全部用來買書。“我永遠忘不了老師對我說的話:‘我國的橋梁建設必須要有自己的專家隊伍。’”周昌棟說。

兩年后,周昌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回到了宜昌地區公路總段,跟著老技術員一頭扎進山裡,參加橋梁涵洞設計。1976年9月,周昌棟設計了當年宜昌地區最大的石拱橋——宜昌市秭歸縣水田壩鄉的變截面拱橋,跨徑50米。橋不長,但周昌棟特別認真,“這是我獨立設計的第一座橋,不能有任何一點閃失。”作為技術總負責人,周昌棟每天吃住在工地,晚上點著煤油燈看圖紙。一年之后,石拱橋順利建成通車。

隨著經驗越來越豐富,年輕的周昌棟成了隊伍中的技術能手,但他並不滿足,一有時間就繼續讀書、寫論文。“我學歷不高,總覺得知識儲備不夠。”1984年,周昌棟迎來了第二次進修機會……

“如果永遠墨守成規,我們又怎麼能進步呢”

當時,國家有關部門計劃培養一批公路橋梁建設方面的高級人才,集中送到重慶交通學院(現重慶交通大學)學習。周昌棟被工作單位推薦參加選拔。“我當時還在項目工地上,接到考試通知時,隻有不到1個月的准備時間。”為了不辜負期望,周昌棟每天都隻睡3到5個小時,最后以湖北省第二名的成績進入了大學。

在大學期間,周昌棟系統地學習了工程學、圖論、數學等課程,這讓他的橋梁知識積累得很快。學成歸來后,周昌棟被安排負責設計宜昌的普溪河大橋。建造這座橋時,周昌棟推翻了原來的“重力式擋土牆”設計方案,提出了新方案。

“這種方案不僅能節約大量耕地,造價也低,橋建成后還更美觀。”周昌棟的想法引來了一些爭議,身邊的朋友也勸他:“別為了新花樣,真出了問題……”

“新方案是有科學依據的,隻要按科學方法建,風險是可以避免的。”周昌棟認為,“作為一個搞技術的,如果永遠墨守成規,我們又怎麼能進步呢?”在他的堅持下,帶著嚴密的科學論証,新方案獲得了評審會專家的認可。

1986年10月,普溪河大橋正式開工。周昌棟帶著行李,住進了工地。當地老百姓見來了一個年輕人負責建大橋,直搖頭。“大工程師都不一定能搞成,來個毛頭小伙子怕是不行喲!”面對質疑,周昌棟反而更加堅定:“我一定要把大橋修好!”

平時,周昌棟說話輕聲細語,但一到工地現場,他總是非常嚴厲,對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兩年后,普溪河大橋通過了高荷載試驗,周昌棟終於鬆了口氣。這時,他瘦了整整10斤。1991年,這項工程獲得了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有了這次成功經驗,周昌棟建橋的機會越來越多,不少榮譽也隨之而來,但他心底一直藏著一個夢想,那就是修建一座長江大橋。

“隻要是橋梁的事情,我從不會覺得疲倦”

1996年11月,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被國家批復。宜昌長江公路大橋是大跨徑懸索橋,此前,中國人還沒有在長江上完全獨立建設過這類橋梁。重任落到了周昌棟的肩上。

“雖然這是我的夢想,但要我任總工程師,我經驗不足,怕做不好啊!”起初,周昌棟有很多顧慮。單位領導說,如果宜昌早一點有了長江大橋,兩岸的老百姓出行不僅安全很多,也不用看天氣渡江了,“你不去,誰去?”

一句話喚醒了周昌棟年輕時在心裡立下的誓言,他毅然接下了任務,成為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建設副指揮長兼總工程師。周昌棟為自己立下了一個目標:攻克大跨徑懸索橋關鍵技術難題,推進和提升我國橋梁建設技術水平。

在建設宜昌長江公路大橋期間,周昌棟不僅負責大橋設計、施工全過程的技術管理,他還與同事用放大鏡逐個檢查鋼箱梁上鋼板的鏽點,“任何鏽點都可能對橋梁的安全及壽命有極大影響,哪怕鏽點比米粒還小,我們都要找到,把它們打磨干淨。”周昌棟說,“施工建設,一點失誤都出不得。”

周昌棟和他的技術團隊不僅攻克了索塔、錨碇、主纜等施工技術難題,還創造了20多項特大型懸索橋關鍵技術成果﹔他主持編制的《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工程專項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為我國制定特大跨度懸索橋質量檢評標准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參考依據。2001年,宜昌長江公路大橋通車運營。

2012年10月,宜昌市決定修建宜昌至喜長江大橋,已退休兩年的周昌棟又一次被邀請擔任總工程師。宜昌至喜長江大橋長江段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洄游產卵地,為了保護珍稀魚類,周昌棟不僅否決了在江心建橋墩的方案,還增加了多項環保措施。

年紀越大,周昌棟越拼。哪怕是腿受傷了,簡單包扎之后,他又跑去工地。有一次,周昌棟突然在工地上倒下了,昏迷了好幾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問工地的情況。

如今,周昌棟依然閑不下來,晚上回到家,他繼續撰寫橋梁建設方面的著作。“隻要是橋梁的事情,我從不會覺得疲倦。如果能再年輕一次,我還是會選擇修橋鋪路。”周昌棟說。

奮斗者永遠年輕(記者手記)

烏黑的頭發,可親的笑容,身形矯健,精神矍鑠,這是周昌棟給人的第一印象。從千溝萬壑的大山,到浩浩蕩蕩的長江,時間沒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滄桑的痕跡,山川江河沒有阻斷他心中的夢想。從來就沒有什麼困難能打敗一個奮斗者,因為奮斗者永遠年輕。

一生修橋,周昌棟淡泊名利,他想得最多的是老百姓的幸福。懷著這份信念,面對別人的質疑,他能頂住壓力証明自己﹔面對未知的領域,他敢於接下重任不斷創新。即使可以安享晚年,他也沒有停下腳步,繼續默默踐行曾經在大山裡立下的誓言。

周昌棟的奉獻,不僅為他贏得了榮譽,帶來了尊重,更增加了他人生的寬度、生命的厚度。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25日 06 版)

(責編:金雨蒙、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