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筑夢長空 鄂州花湖機場的筑夢之路

2022年06月28日11:58 |
小字號

仰望蒼穹,腳下大地已換了時空。鄂州花湖機場用42個月完成建設施工,現滄海桑田巨變。

“移山、治水”,上演現實版神話

2017年12月20日上午10時,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開工。燕磯場址佔地面積 11.89 平方公裡,除了村居廠房,就是山陵丘壑、河港湖汊的地貌。土石方挖填量總計達1.33億立方米,位居國內在建工程前列。同時,按國家耕地、湖泊“佔補平衡”原則,佔用的耕地、水面都要及時調整、足額補回。既要“移山”,又要“治水”,這對於面積僅1596平方公裡的鄂州來說,是難上加難。

場址核心區正位於花馬湖流域中部的走馬湖。先是抽水、清淤和地基處理,歷時10個多月,昔日湖面漸漸成了廣闊地面。

淤泥易產生不均勻沉降,不宜做天然地基,而且淤泥深度不同,採取地基處理的方式亦不同。“類似於在‘豆腐塊’上插吸管,將水吸出后壓成‘豆腐干’。”中鐵北京工程局總工程師黃維以“擠水分”來解讀這一過程。為縮短“擠水分”時間,施工人員在面積近百萬平方米的地面又堆載高 6 米、約 500 萬立方米的土石。

現實版神話以建設成果挑戰“不可能”!在時間緊、任務重、高強度、高壓力之下,鄂州機場仍然實現場道工程“零返工”。

國內“零突破”,建設方案可“生長”

航空貨運樞紐在國內無先例可循,關鍵在於機場轉運中心,這相當於貨物進出的“航站樓”。

一期建設建筑面積約68萬平方米,遠期規劃建筑面積達117萬平方米,相當於2.4個天河機場 T3 航站樓。如此超規模的工程,從概念設計到初步設計,再到施工圖,並非易事。

經三方專家反復調研,最終確定功能型更佳的“王”字型指廊結構設計方案。

效率優先的同時,這還是一個可以“生長”的設計方案。貨運量、貨件目的地及類型會因環境、市場的變化而變化,轉運中心可調整設置以滿足不同階段建設需要,形成“T”字、“工”字、“干”字、“王”字型等不同構型,且每一種構型都具備完整的運行鏈條。

2017年10月,專業機構美國機場研究中心通過一個月反復仿真模擬,測算出中南院團隊的方案綜合時效排名第一。

挑戰“不可能”,“虛擬孿生機場”同步建設

“同時建兩條長3600米、間距1900米、寬45米的4E級遠距跑道,並且預留第三條跑道,這在國內民航建設史上是第一次, 在世界民航建設史上也屬罕見。”現任湖北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忠祿說到。

2021年底,鄂州花湖機場首次校飛,施工單位交出“零返工”的成績單。“這與數字技術首次在我國機場建設中全程深度運用密切相關。”湖北國際物流機場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主管潘樂說,這裡的數字技術是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

花湖機場項目是全國首個應用BIM模型進行全過程質量驗評和計量計價的項目,並首次打通了“建模”“按模施工”“按模質量驗評”“按模計量支付”的路徑。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先林說:“深度運用BIM技術參與工程建設,花湖機場在這一領域的探索已步入‘深水區’、甚至是‘無人區’。”

建設“智慧機場”,BIM技術正是重要抓手。開工前,參建方通過BIM將所有構件的外形、尺寸、材質等信息,轉化為三維可視化數據,利用虛擬建造技術在計算機中預演施工過程。

“每一個構件都有編碼,近億個構件將在機場建成時‘合模’,一個與實體機場完全對應的虛擬孿生機場隨之誕生。”物流機場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副總經理朱方海說,“機場建設進程中,大數據仿真、智能跑道、碳中和機場和少人機坪等15項創新項目相繼使用,其中10項為地區、行業或全國首次應用。(曹彥)

(責編:郭婷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