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頸部反復鼓包 一查竟是鰓裂囊腫

32歲的張先生每隔一段時間,脖子上就會無緣無故鼓出一個大包,反復抗炎治療卻不能除根,最后在武漢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才發現竟是先天性的鰓裂囊腫,有個瘘管直接通向咽部。經過手術治療,徹底解決了他的病痛困擾。
張先生今年32歲,從兩年多前起,他的右側頸部總是莫名其妙地鼓起來一個包。每次脖子腫脹,他就靠打消炎針慢慢消掉,但過段時間頸部腫物又長了出來。病情反復發作,一直沒有徹底除根,張先生為此感到痛苦不已。前段時間,他右頸部又長出一個腫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腫物越來越大,伴有疼痛感,還嚴重影響了外觀,於是趕緊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就診。
耳鼻喉科醫生進行細致的查體,發現患者頸部有一個“拳頭”大小的腫物。結合CT等檢查,醫生最終診斷張先生患得是鰓裂囊腫。該疾病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它有一個瘘管直接通到咽部,食物殘渣、唾液等可以通過瘘管進入頸部引起感染,這也是導致囊腫反復出現的原因。隻有手術完整切除囊腫及瘘管,患者的疾病才能徹底痊愈。
由於鰓裂囊腫與頸部大血管和重要神經等關系密切,術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損傷血管和神經。經過充分的術前准備后,耳鼻喉科專家團隊為張先生實施了鰓裂囊腫切除術。術中在保護神經和血管的前提下,醫生們由頸外向深部追蹤接近內瘘口的位置,切除瘘管縫合結扎,完整切除囊腫。考慮到患者尚年輕,縫合時採用美容縫合的方法,盡可能減小手術瘢痕的形成。
該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偉介紹,鰓裂囊腫是胚胎發育異常所致,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疾病,好發於青壯年。鰓裂囊腫主要症狀為頸側或腮腺區出現無痛性腫塊,生長緩慢,容易繼發感染,可出現紅腫疼痛,發生破潰或形成瘘管。
專家提醒,若頸部莫名出現腫塊,且反復發作,應及時就診。先天性的鰓裂囊腫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反復感染,導致囊腫越長越大,斷斷續續的抗感染治療或者頻繁地切開排膿,不僅會影響顏面頸部的美觀,多次手術還可能引起瘢痕粘連,反而會增加手術難度,給患者帶來痛苦。(劉姍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