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小村庄“炒”出千萬大產業
人民網天門1月8日電 (張雋)1月6日,湖北省天門市九真鎮明廟村的房前屋后,白茫茫的一片引人注目,不時有村民拿著釘耙在上面撥弄著。屋裡機器轟隆作響,灶上的煤燃得正旺,空氣裡充斥著香甜的炒米香。
眼下正是農閑時節,明廟村的村民卻進入到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家家戶戶的空地上,都晒著白花花的糯米。明廟村黨支部書記付新軍介紹:“這幾天天氣晴朗,鄉親們都忙著晒糯米,趁著春節前后的旺季趕制炒米。”
明廟村農戶在晾晒糯米。劉銀斌攝
炒米是當地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美食,原料必須採用當地傳統的優質晚糯稻,經過泡、蒸、晾、篩、溫五道工序,最后下鍋炒制。加工好的炒米,晶瑩明亮,堅而不硬,或直接吃,或開水泡開加糖、加鹽,或跟牛奶、湯同煮,各種方法,都很美味。“在我們這裡,春節期間走親訪友,進屋都會吃上一碗炒米茶。炒米的大量上市,也意味著年越來越近了。”付新軍說。
“以前都是用鐵鍋人工炒米,兩個人炒一天隻能炒300多公斤。有了炒米機后,一天能炒將近2000公斤。”在自家的炒米作坊裡,村民鄒賢安正在忙活,“我們炒制的炒米都是訂單式,有人上門收購,不愁銷。每年從11月開始持續到春節前后,幾個月的純收入可以達到18萬元。”
鄒賢安正在自家作坊用機器制作炒米。張倩倩攝
明廟村是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有“天下炒米第一村”的稱號。近年來,村民靠著勤勞、誠信,將炒米產業越做越大,小小的村庄裡從事陰米炒米制作的農戶有172戶,佔全村總戶數的45%。
炒米的高產需要糯稻的高產做支撐。近年來,明廟村發展的糯稻種植基地輻射到周邊的應城、當陽、京山等地。“我們提供種子,和種植戶簽訂收購合同。推廣種植總面積已近1萬畝,糯稻產量近800萬公斤。”付新軍介紹道,目前明廟村每年可生產炒制炒米600多萬公斤,周邊鐘祥、京山、仙桃、潛江等地電商企業都來村裡收購炒米,年銷售額近3000萬元。
“明廟村炒米產業化依然需要破題。”付新軍對記者說,村裡炒制炒米主要以家庭式作坊為主,隻擁有“九真味”這一個品牌。目前,明廟村正在組建炒米產業協會。將加大炒米產業發展的研究、規劃、扶持力度,組織資料申報區域公共品牌,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市場主體,大力培育專業合作社,壯大產業規模,讓明廟炒米不僅在湖北叫得響,更在全國市場飄香四溢。
黃潭米粉配炒米。人民網 周恬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