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移民村“移”出幸福新生活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鄉前坪村地處伍家崗工業園區,緊鄰柏臨河,距離伍家崗中心城區8公裡。前坪村原系窯灣公社前坪大隊。1978年因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在前坪施工開挖,前坪人成整建制遷移到伍家公社轄區內的葫蘆壩,這就是如今伍家鄉前坪村的來歷。
從一片荒地到如今配套設施齊全的高層安置小區,從果蔬農田為生,到如今倉儲物流等多產業發展,前坪正在以獨特的方式煥發出一個移民村的魅力。
三次換房 微公園記錄移民精神
“澇水的河灘變成了公園,磚混危房換成了電梯高層,這是我們想都沒想過的事情。”在前坪村二期安置房前,72歲的村民袁定放感慨說。
據袁定放介紹,前坪村經歷了三次居民搬遷。第一次是上世紀70年代,為支持國家建設,村子成整建制遷移到現在的位置。搬遷過來的村民就在沙石地上建起了磚混房,受條件所限,很多房子連水泥都沒怎麼用。第二次搬遷是本世紀初,村裡很多老房年久失修,為解決危房問題,村裡修建了安置房。第三次是因村裡征遷,村民們搬進了帶有電梯、配套設施齊全的電梯房。
“我們村在記錄移民歷史的同時,正在打造廉潔文化微公園,到時候又是一處風景。”袁定放說。
隨著安置小區建設,前坪村利用原柏臨河前坪泵站自然環境優勢,植入廉潔文化和元素,打造前坪村廉潔文化微公園。公園將以共同締造理念,依托廉潔微公園基礎設施為載體,深入挖掘和追溯“移民故事”,以“傳承移民精神”為落腳點,重點展示前坪村人民舍己為公、艱苦奮斗的移民精神以及移民后優良的家庭美德、個人美德,以此凸顯前坪村清朗的村風民風,讓移民文化深入人心,移民精神代代相傳。
事無巨細 村民的事兒件件有回應
“小區沒有規劃電動汽車充電樁,車子要跑到五公裡外的充電站充電,能不能請村裡幫忙協調一下,安裝幾個充電樁?”村民陳國勝找到村委會反映。
收到村民反映的情況,前坪村“兩委”積極行動,走訪小區電動汽車用戶,召集議事協商會商議建設方案。經多方洽談,最后確定由村級提供場地,由國網宜昌電力公司負責為小區免費安裝汽車充電樁。
半個月后,臨柏馨苑小區電動汽車充電樁正式投入使用,新建380伏快充樁2個和220伏慢充樁6個。此后,村裡走訪調查,又主動擴建了村民亟需的電動摩托充電位和停車棚。
村民代表在走訪時了解到,小區籃球場遲遲未安裝籃球架。村委會隨后在區文旅局支持下,迅速完成籃球架安裝並投入使用。為了方便居民在籃球場邊觀看球賽,區包聯單位東站辦捐贈休閑石凳8套,極大地方便了小區居民。
在前坪村,與村民生活相關的每個問題,都會及時到回應並解決。
根治頑疾 鄉村發展人人都是受益者
安置小區八號樓旁是前坪排澇站,每到夏天污水發酵臭氣熏天,蒼蠅四處亂竄。前坪村區、鄉人大代表廣泛走訪居民群眾,提出建議改造前坪村排澇。最終,由伍家崗區農業農村局出資對該站進行改建,於2022年8月全面竣工。新泵站的建成,徹底解決了污水排放問題,也提高了該站防汛排澇能力。
前坪村一期安置小區由於建設時間較早,小區外牆走硝脫落嚴重,亂搭亂建、亂牽亂挂、亂堆亂放等問題多次整改效果不佳。
村委會認真組織召集一期小區居民開展“小區怎麼改,居民說了算?”屋場會,統一思想認識,明確意見建議后,大家一致同意拆除違建,對一期小區相關問題進行改造。改造方案明確了,建設資金又成了難題。前坪村作為支持葛洲壩建設而拆遷的整體移民村,積極主動向市水利局和區農業農村局匯報情況,爭取到移民后扶資金用於實施一期外立面改造,該項目建成后,小區一期樓立面和二期的標准同步,居住環境將得到大的改善。
在前坪村改變不僅是村居環境,村集體經濟也不斷的發展,並積攢著一股后勁,倉儲物流基地,生態農業及觀光旅游等朝陽項目的藍圖也在前坪村規劃之中。敢想、敢做、敢為人先的前坪村,正在壯大集體經濟的道路上邁出更大的步伐。(胡高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