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新春走基層丨湖北黃梅:唱響“黃梅調” 游客紛紛來

2023年01月14日08:40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一曲經典的黃梅戲《天仙配》選段在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東山問梅村文旅街區上演,來自景區藝術團的兩位青年演員以創新的演出形式,讓現場游客近距離感受到了黃梅戲非遺文化魅力。

“沒想到黃梅還有這樣美的景區,景區國風雅致,住的客棧也很舒適,黃梅戲、國風舞蹈等演藝活動豐富,小孩在稻田樂園裡也玩得開心,這次不虛此行。”來自武漢的游客李女士驚喜不已。

國風巡演

國風巡演

漫步東山問梅村,綠植、流水隨處可見,映襯著東方雅致的建筑,配合輕柔婉轉的樂曲,讓人情不自禁沉浸在這東方風韻之中。

走進文旅商街,隻見演員們手提宮燈、衣袂翩躚,正在進行國風巡游。稻田樂園,黃小妹帶著青少年朋友展開探索之旅,幫助稻草人尋找丟失的草帽。夜幕下,大型光影秀如夢如幻,黃梅戲、黃梅挑花、岳家拳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名片在光影變幻中展現出獨特魅力,令游客驚嘆。

自2021年國慶開園后,景區就以黃梅戲為主打特色,組織專業戲曲演員,每天進行常態化演出,讓黃梅戲走上街頭。據悉,黃梅縣黃梅戲劇團的18名青年演員就常駐景區,從游客入園時就以戲相迎,全程以戲相伴。而“隨機觸發”的各種橋段,指引著游客不停地在戲裡戲外進行角色穿梭,讓旅游妙趣橫生。

大型燈光秀

大型燈光秀

“有街頭快閃、街區巡游、戲台表演、景區氛圍等多種演藝形式,將黃梅戲進行年輕化表達和活化利用,深受游客喜愛。”景區負責人馬潔介紹。

除了黃梅戲,黃梅還有“黃梅挑花”“岳家拳”等國家級非遺文化名片。

在黃梅挑花館,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黃梅挑花”傳統技法。“我們不但會給游客展示香囊、拎包、團扇、本子、衣服等產品,而且會講解展示黃梅挑花的歷史沿革、技法、圖案的含義。”非遺傳承人洪利說。

黃梅是文化大縣,也是旅游大縣,進行文旅深度融合,讓兩大資源同頻共振、同台發展。黃梅縣文旅局總規劃師聞靜介紹,在景區中,景通過戲“活”了起來,戲通過景“熱”了起來,兩者互為表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黃梅縣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黃梅縣相繼出台多項政策,每年設立文旅產業發展基金1000萬元,投入2100萬元完成非遺文化旅游區總規、控規、詳規及專項規劃,從制度層面、保障體系進行完善。

黃梅採取PPP模式,在小池建設戲曲文化小鎮,展現“清江煙雨夜,黃梅戲中情”文化景觀,打造全國最大的黃梅戲文創產業園。

以農業為元素的中部農耕文化展示區。當地政府引進九坤集團,投資30億元建設4萬畝超大型農耕文化產業園——濯港太白小鎮,已建成的農耕文化博物館,共有展品3000余件,為中部地區最全。

東山問梅村大景

東山問梅村大景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廣泛開展美好環境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打造出了東山問梅村、袁夫稻田、邢繡娘生態園、柳林玫瑰谷等一批網紅打卡地。

致力於農文旅融合發展,黃梅堅持文化、農業、旅游三位一體,不斷拓展著旅游發展空間,推動文化進景區、文化成景區,著力打造“黃梅樣本”,讓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領略黃梅農文旅的獨特魅力。(圖/文 郭婷婷 吳慕楓)

(責編:肖璐欣、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國內首例!全新人工合成角膜移植為眼盲患者帶來新希望
  人工合成角膜。劉坤維攝 人民網武漢1月14日電 (王郭驥)“一種全新的人工合成角膜可望為角膜盲患者帶來復明希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