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智慧水務為居民飲水安全保駕護航

取水泵房、配水井、絮凝沉澱池、濾池……近日,筆者在中國市政中南院看到,武漢金口水廠數字模型正在抓緊制作,在與水廠等比復刻的三維孿生水廠中,廠內的構建筑物、生產設備設施、管路系統等都被高度精細復原再現。據悉,武漢市金口水廠智慧化改造EPC項目將於年內建成,意味著武漢供水系統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正從規劃變為現實。
金口水廠智慧化改造,是武漢市借助專業力量打造“智慧水務”,提升城市供水安全和水處理信息化綜合管理能力的一個縮影。
中國市政中南院智慧城市研究院設計師龍程理介紹,未來,三維孿生水廠將接入水廠設備台賬、維修記錄等所有靜態數據,及水泵轉速、故障報修、水流壓力、藥耗情況等實時動態數據,使制水關鍵工藝環節實現智能控制,並通過“超強大腦”——中樞系統進行管理決策,構建出一座數字化、智慧化、低碳化的智慧水廠。
有“智慧”加持的水廠有何不同?“它將給市民提供更好的用水體驗、更穩定的出水品質,且能實現水廠的節能降耗、高效運營,為數字城市建設與運營提供水務系統的數字孿生底座。”中國市政中南院IT技術總監張辛平介紹。
傳統的水廠運營,依賴於有經驗的技術人員,而武漢金口水廠的“大腦”——中信智慧水務雲平台,則是一個可以通過算法自主學習的智能系統。“它會加乘最優秀的技術人員的經驗,再進行持續地學習進化,通過精准工藝控制,減少水中的消毒副產物、穩定供水的泵送壓力、降低水管滲漏幾率。”通過優化運行模式,智慧水廠可最大限度降低設備能耗,按照武漢金口水廠目前日供水50萬噸計算,每年可節電約159萬度,約減少124.8萬kg碳排放量,相當於種樹1.6萬棵。
在武漢市運營的水廠中,服務范圍覆蓋150萬居民的武漢金口水廠最“年輕”、自動化程度最高,也是最具備“樹立智慧水廠標杆”條件的水廠。在今年7月底完成智慧化改造后,它將為武漢供水廠智慧化轉型提供典型樣板,推動水務系統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武漢智慧水務建設提供“新范式”。(曾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