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資訊

湖北巴東:綠水青山蝶變金山銀山

2023年05月26日08:04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從小神農架到“鄂西屋脊”綠蔥坡,莽莽林海,千山蔥蘢﹔從長江到清江,碧波浩蕩,高天流雲。北緯30°線上的八百裡巴東處處生機盎然,在巫峽深處鋪展出一幅雄闊壯美的綠色畫卷,綠水青山正成為湖北巴東群眾的“綠色銀行”。

歷經20多年退耕還林,巴東已成為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理念的“排頭兵”,在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實現提質增效的征途上,更展現出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巴東作為”。

退出坡地薄田 還來一片青山

巴東曾是全國深度貧困縣之一,山林砍伐嚴重,到處是禿嶺荒山、野草蔓生。經過兩輪退耕還林,全縣退耕還林面積34.9萬畝,國家累計發放退耕還林補助資金82677.20萬元,惠及農戶88495戶168526人。其中,第一輪退耕還林15.33萬畝,每畝發放補助資金2840元﹔第二輪退耕還林19.57萬畝,每畝發放補助資金2000元。原來的荒山坡地都種上了杉樹、柏木、刺槐、銀杏等優質林和板栗、核桃、柑橘、茶葉、木瓜、小水果等經濟林。

隨著退耕還林工程的深入推進,巴東森林覆蓋率由54.45%提升到65.12%,真正實現了由禿嶺荒山向綠水青山的蛻變。退耕還林及相關產業不僅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綜合效益也在不斷顯現,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綠色已成為巴東經濟社會全面崛起的底色。走進巴東,處處綠水青山,步步美景如畫。如今,巴東已相繼成功創建國家級園林縣城、湖北省森林城市等,並被生態環境部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稱號,被國家林業產業聯合會認定為“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建設縣”。

實施科學撫育 育出一方秀林

“老鴉歇腳土就梭,風吹石頭滾下河”是巴東縣沿渡河鎮泉口村曾經的真實寫照。在泉口村海拔1000米以上的深山裡,1500多畝杉樹林經過人工撫育后,林內雜草灌木清除得干干淨淨,4米以下樹枝剔除得光光溜溜,10余米高的挺拔樹干排列得整整齊齊。

以泉口村為代表的退耕還林撫育工程,成為巴東培育森林的一項重要手段,不僅調整了林分結構、改善了林木品質、增強了林木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了木材利用等級和木材總產量,更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巴東在實施上一輪退耕還林撫育項目中,堅持以鄉鎮人民政府作為組織實施的責任主體,負責項目的組織、協調、設計、施工、驗收、監管等工作。全縣首批將2萬畝退耕還林納入撫育規劃,依據上一輪退耕還林驗收成果,通過實地調查,按照由近及遠、集中連片、重點部位、整村推進原則,確定撫育地塊及面積。

沿渡河鎮林業站負責人介紹,退耕還林撫育措施得到了村民普遍認可和全力支持,泉口村200多戶村民主動把退耕還林的林地交給林業站統一規劃撫育。

巴東大地上,撫育后的大片成材林,林下雜灌全無,通風透光,觀賞性大大提高﹔目的樹生長旺盛,木材蓄積量迅速增加,經濟價值不斷積累。

一方秀林,帶來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同步躍升。

推廣改劣換優 換來處處金山

國家及省林草局聯合相關部門相繼出台《森林撫育實施細則》《關於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的通知》等文件后,巴東縣林業局第一時間行動,借助政策支撐,科學編制退耕還林鞏固成果提質增效實施方案。根據退耕地資源稟賦強化科學經營,積極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將當前退耕還林工作重心轉到鞏固已有建設成果上來。

如今,在國家5A級景區神農溪兩岸,石喊山等7個村4500畝柑橘基地連片綻放,春橙倫晚挂滿枝頭,夏橙五月紅花果同枝,柑橘地裡進行採果管護的村民笑逐顏開。

這裡曾是第一輪退耕還林區,之前因受自然因素影響,林分結構和穩定性失調,低效人工林生長發育遲滯,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對低下。后借國家實施退耕還林提質增效政策機遇,當地政府大力引進市場主體,鼓勵在退耕地開展低效林改造、改劣換優等,如今已是煥然一新。經營柑橘基地的金石開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88個股東已投資3500多萬元,獲得政府獎補900多萬元。待4500畝柑橘全部豐園后,可實現年產值過億元。

在巴東紅色革命老區溪丘灣鄉溪丘灣村,實施退耕地低效林改造,建成1200余畝高效茶園,每畝茶葉可增收5000元。

在巴東縣野三關鎮上陽坡等村,實施退耕地木瓜種植,目前規模已擴展到縣內12個村1500多戶村民及毗鄰地區,吸納入股社員835人,種植面積逾4萬畝,5000余畝瓜果正值豐產期,待5年后全部豐產,可年採鮮果8萬余噸,實現年產值1.6億元。

在巴東縣信陵鎮中元子村,第一輪退耕還林板栗樹受種源選擇不優等因素影響,預期效益無法實現。該村搶抓政策機遇,採取選種育種、高接換種等措施,就地改造428畝板栗樹。目前,成活率在80%以上,優質特色板栗園已顯雛形。

在巴東縣信陵鎮土店子村,退耕還林面積1500 畝,全村森林覆蓋率95.63%,生態屏障穩固可靠。該村通過市場主體引種優質梨樹,改造退耕還林地500余畝,輻射帶動周邊村民發展300 畝,採用“公司+”模式實行林下養殖等多元化經營,不斷延伸產業鏈,“家門口務工、退耕戶獲利、民生福祉增進”的美好願望逐步實現。

退耕還林,綠滿峽江﹔提質增效,點“金”山川。從禿嶺荒山到綠水青山,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從林農林旅融合到鄉村振興,巴東林業一直在攻堅克難擔當作為,一直奮進在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助力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上。(彭緒艷 田友奎)

(責編:周倩文、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