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

武漢公安:科技+人力合力打造“濱江立體智能防控體系”

2023年06月06日13:15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防汛紀念碑、蘆葦蕩、知音號……作為武漢的一張靚麗名片,漢口江灘一直是四方游客的網紅打卡地。6月5日,從武漢市公安局獲悉,自3月份濱江立體智能防控示范區投入實戰以來,漢口江灘區域實現刑事案件零發案、公共安全事故零發生,群眾滿意率100%。

武漢漢口江灘(一期、二期)全長3.5公裡,面積達160萬平方米,旅游高峰期日均客流量達20多萬,而轄區水上分局王家巷派出所僅有警力25人,治安管理壓力大。今年以來,武漢公安以漢口江灘為試點,調集市、區公安機關科技、治安等部門力量,合力打造“人、機、空、地”一體化濱江立體智能防控體系,全力維護江灘平安。

無人機自動“打卡上班”

5月1日晚上7時許,隨著前往漢口江灘觀看燈光秀的游客越來越多,在轄區水上分局王家巷派出所的熱成像人流監測大屏上,一個個紅色的光點漸漸連結成片。指揮員、王家巷派出所所長張學民隨即用電台下達指令:“啟動大客流分流預案!”現場安保警力迅速在江灘一號門、蘭陵門、洞庭門等出入口擺放水馬,引導龐大的客流實行單向通行。

“以往,我們隻能根據經驗估算人流量,現在運用無人機空中熱成像掃描、進出口識別計數等技術,實現了對人流趨勢的精確感知和迅速調度處置。”市公安局科信處有關負責人介紹。

在漢口江灘內,看到了這種新型的智能無人機機巢,半圓形的艙門徐徐打開后,無人機自動升空開始巡邏作業,結束后自動飛回機巢。

“有了這個專屬的‘家’,可以免去飛手操作,我們隻需事先規劃好飛行航線,設置好巡邏時段,無人機就可以每天自動‘打卡上班’。”王家巷所副所長李繼良介紹,“平時,每天巡航7趟,遇到節假日及周末,還會進一步增加巡邏頻次。”

在無人機的助陣下,警方的感知觸角大幅延伸。5月2日晚,無人機巡飛時發現人群距離長江水線過近,存在人員落水的安全風險,派出所指揮室根據無人機回傳畫面引導現場警力前往開展勸導,及時消除了隱患。

今年五一長假期間,根據“濱江立體智能防控體系”預測、預警,市公安局及時抽調150名安保力量加強秩序維護,確保節日期間未發生刑事、治安案件,讓廣大游客玩得開心,游得安心。

小小商亭也有門牌號

“我在一個商亭旁,門牌號是臨江步道44號。”6月1日下午,在漢口江灘風帆廣場附近,外地游客朱小姐的手提包不慎遺失,於是打電話向警方求助。王家巷派出所巡邏民警根據門牌號,僅3分鐘就趕到了現場。

江灘區域主體為公園,沒有常住人口但仍有很多歷史名勝建筑、商店門店及單位。以往,內部道路、單位都沒有路名和地址,游客報警求助常常遇到說不清具體地點的尷尬。

試點建設工作中,武漢公安從構建標准地址入手,建立分析模型,厘清轄區實有單位、從業人員,並對漢口江灘基礎數據匯聚、去重、修正,共計核准標准地址127個,對2條內部道路進行規范命名。“比如,網紅打卡點‘知音號’碼頭躉船,以往無標注地址,我們將其明確標准地址為武漢市水上地區臨江步道36號。”水上分局治安大隊大隊長余劍介紹。

轄區標准地址、實有人口、房屋、單位更清晰、明了,公安機關聯合江灘內部安保力量、江灘平台志願者組建治安聯防隊,建立聯防駐巡快反點,配合人巡、車巡等機制開展網格化巡邏,推進巡邏防控效能進一步提升。

自助服務點還是宣教陣地

“自助式照相、登記、體檢,5分鐘就換領了新駕証,一站式服務真方便!”近日,來自襄陽的游客陳先生對漢口江灘內的的自助服務點豎起了大拇指。

走進這個自助服務點可以看到,寬敞明亮的大廳裡,各類自助服務機一字排開,米黃色的座椅給人一種賓至如歸的溫馨,屏幕上正播放著防溺水短視頻。

多年來,漢口江灘區域的治安管理工作中,群眾對簡化辦証、警民互動等需求較多。試點建設中,作為立體智能防控體系的一部分,武漢公安將漢口江灘內的一處警務室改造為政務自助服務點。內設有治安(戶政)自助辦理一體機及車駕管自助服務機等設備,將照相、登記、體檢、制証、取証一體化整合,方便附近居民及游客辦証需求。僅5月份以來,已辦理駕駛証21份,身份証7張,服務群眾700余次。

同時,該服務點也是安全宣傳教育陣地,通過播放長江大保護、漢口江灘游覽、反電詐等短視頻以及自助交互式問答等方式,開展防盜、防騙、防毒、防溺水、防矛盾糾紛等“五防”宣傳。

“我們通過科技的感知和民警的腳板,將靜態‘地’與動態‘人’相關聯,打造一體化濱江立體智能防控體系,重點破解區域治安管理、節假日大客流監測、案件壓降等難題。”武漢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說。(王威 成順)

(責編:郭婷婷、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