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

數智賦能三峽庫區主干道

——三峽船閘一線見聞

本報記者 范昊天
2023年07月03日08: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為7月1日,三峽船閘有序運行。
  鄭 坤攝(影像中國)
  數據來源: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
  制圖:張丹峰 蔡華偉

  夜色中,巍峨的三峽大壩與群山融為一體﹔燈光下,琴鍵般排列的三峽雙線五級船閘一如既往地繁忙。

  7月1日,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以下簡稱“三峽局”)發布數據:今年1—6月,三峽船閘共運行5469閘次,通過船舶21132艘次,通過量達8158萬噸,同比增長9.96%,創歷史新高。自2003年6月至此,三峽船閘通航20年來,累計通過船舶99.7萬余艘次、旅客1224萬余人次、貨物19.2億噸。

  這座全長6公裡多、上下落差百余米的龐然大物,怎樣在長江“黃金水道”上發揮“黃金效益”,今后又該如何建設“綠色航道”?記者走進三峽庫區一探究竟。

  “庫區主干道”

  20年間,年通過量由3400萬噸攀升至1.56億噸

  三峽船閘是世界上連續級數最多、總水頭和級間輸水水頭最高、技術最復雜的內河船閘,全長6.4公裡、主體長1.6公裡﹔五級閘室的上下落差達113米,相當於40層樓高度。

  船隻要如何“翻越障礙”?

  6月18日夜,三峽局,三峽船閘管理處運行五值主管韓新拿起對講機發出指令:“請船進閘,停靠北牆!”

  北線六閘首大門緩緩打開,4艘船舶滿載糧棉、鋼鐵、煤炭等貨物,列隊駛入長280米、寬34米的閘室。

  另一邊,三峽船閘北線集控運行室內燈火通明,百余個監控攝像頭傳回現場畫面,清晰顯示在20余塊電子屏上。

  韓新和當值同事張洋調看監控畫面,完成閘門安全距離、系泊情況及運行程序的“三確認”后,張洋按下操作台的啟動鍵,伴著“關閘,請注意安全,看護好系纜”的閘室廣播聲,北六閘門緩緩關閉。

  關門、開閥、充水……五號閘室內,水位由65.4米升至齊平四號閘室的86.77米,船舶經廣播引導進入四號閘室。兩個多小時的運行調度,4艘船順利“越”過五級船閘,駛向上游。

  “水漲船高、水落船低,船隻依次進入下一閘室,就像‘上下樓梯’一樣翻過這‘40層樓’。”三峽船閘管理處處長陳坤介紹。

  有行船多年的老船長回憶三峽工程蓄水前的狀況:一年四季,險灘遍布,航行艱險,有時還需要借力絞灘船,費時費力,航運效率低下。

  近10年,水運已成為三峽庫區的主要運輸方式,三峽船閘成為連通上下游的“庫區主干道”。

  看需求,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份,人口規模、經濟總量全國佔比近半,生態地位突出,經濟潛力巨大。看效益,水路運輸成本僅為鐵路的50%—60%,公路的12%—15%,航空的4%—6%,更兼運量大、能耗少、污染小等比較優勢。

  看航路,我國水運基礎設施規模保持世界第一﹔2022年末,全國內河航道通航裡程12.80萬公裡、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55.54億噸。看長江,水系通航裡程7萬公裡,2022年干線港口貨物吞吐量35.9億噸。

  正是在“黃金水道”持續發揮“黃金效益”大背景下,20年間,三峽船閘年通過量由3400萬噸攀升至1.56億噸。

  “水上高速路”

  “大船爬樓梯、小船坐電梯”,數智賦能提升過壩效率

  “黃金水道”之勢,在於大江奔騰、航道通暢。2011年,三峽船閘年通過量首次突破1億噸,隨后一路攀升。

  通航船隻逐年增加,過閘效率如何“逆流而上”?

  6月6日晚,裝載著205標箱貨物的“欣豪5”輪從上海出發。船員通過船載北斗系統進行過閘申報,填罷始發港、目的港、吃水、載貨噸位等信息,點擊發送完成,不到10秒鐘,系統回復“申報成功”。

  一路航行,“欣豪5”輪進入長江中游。6月15日21時,該船收到“滾動預計劃”,航向三峽大壩下游不遠處的宜昌港臨江坪錨地待閘。16日21時,該船通過北斗終端進行遠程船員自助身份核驗。

  三峽海事部門對船舶証書、吃水、船員信息等逐一檢查,確認無誤后予以“過閘放行”。

  “過去船舶過閘,申報需要通過電話或傳真來回溝通,通航調度部門人工錄入信息、手動編排計劃。”民生公司高級船長陳利說,隨著GPS船載終端、多功能單北斗智能終端等開發應用,聯動控制水域從70多公裡延伸到573公裡,船方通過手機申報,流程更便捷。

  “船舶申報后,何時抵達、何時安檢、何時過閘,船員通過‘三峽通航e站’小程序就能查到。船公司實時掌握船舶動態,不必擠在壩前待閘,通航更有序。”三峽通航指揮中心運維辦主任杜榮介紹。

  數智賦能,分散了待閘壓力。開辟“快速通道”,助力建設“水上高速路”。

  船閘一側,布置著全線總長約7.3公裡的三峽升船機,由引航道、閘首、承船廂室段等部分組成,船廂總重1.55萬噸、最大過船規模3000噸。三峽局升船機管理處處長金鋒介紹,升船機讓過閘船隻實現“大船爬樓梯、小船坐電梯”,小船過壩時間由3.5小時縮短到60分鐘以內。

  創新引領。“羅靜排檔法”實現船舶調度作業預排檔、細排檔和精排檔,縮短進閘時間﹔“虛擬閘室”“同步移泊”技術,實現船舶進閘和船閘運行無縫銜接,從而增加每日運行1—1.5閘次﹔應用人字門同步升降系統,頂門時間從原來的24小時減少至45分鐘。

  效率提升。三峽船閘日均運行次數由13閘次提升到15—16閘次﹔吃水控制標准從3.3米提高到4.3米,每閘次通過量增加約6100噸﹔過閘船舶噸位由1000噸提升至5000噸,平均過閘時間從4—5個小時縮短到2—3個小時。

  “生態新航線”

  基本實現轄區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零排放”

  放眼千裡,長江大保護提出更高要求:綠色水運體系如何融入長江黃金水道?

  “經濟實惠,還能減少碳排放!”6月19日,三峽大壩上游沙灣錨地,在長江三峽通航綜合服務區負責人李志琦協助下,“恆馳629”輪電纜接入岸電樁,手機掃碼操作,很快接上了岸電。

  與此同時,“長雲1066”輪發來求助信息,咨詢污染物接收船聯系方式。李志琦查詢“三峽通航e站”,聯系上正在免費接收污染物的“長清保潔1號”船。30分鐘后,“長雲1066”輪上約3立方米生活污水全部抽離,將轉運三峽環保碼頭,過濾后接入城市污水管網集中處理。

  長江三峽通航綜合服務區於2019年4月16日啟動運行,是長江干線上第一個水上多功能綜合服務區,為過壩待閘船舶和船員提供安全、綠色的綜合服務。

  “我們推進岸電配套設施建設,運用風光水新能源,配備船舶污染物接收設備。”李志琦介紹,截至目前,三峽壩上裝設運行岸電樁27個,為近1.6萬艘次船舶供應岸電近2100萬千瓦時,減少各類氣體排放超1.55萬噸﹔接收、處理過閘船舶垃圾近4500噸,生活污水27.5萬立方米。

  過閘船舶污染防治全檢查﹔船舶生活污水直排閥全鉛封﹔待閘船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接收轉運處置全免費﹔不符合排放要求的禁止過閘……三峽局基本實現轄區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零排放”。

  不久前,由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長江委”)組織開展的向家壩—三峽水庫聯合生態調度試驗順利完成。在魚類產卵期,水庫持續增加放水量,創造適宜的水文、水動力條件,促進四大家魚等產漂流性卵魚類產卵繁殖。“監測分析結果顯示,此次試驗促進魚類自然繁殖效果明顯。5月27日至6月4日,流經沙市斷面的總魚卵徑流量約461億顆,創歷史新高。”長江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生態調度試驗已連續13年組織開展。

  沿江而行,所見生態護岸更長、生態固灘更大、綠色船舶更多。正在開辟的“生態新航線”成為三峽船閘的揚帆方向。“我們著力保安全、穩通航、增綠色、促創新、優服務,加快建設現代三峽通航。”三峽局局長齊俊麟說,“綠色,應該成為其中最鮮明的底色。”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03日 02 版)

(責編:郭婷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新調整的“三有野生動物名錄”公布
  本報北京7月2日電  (記者董絲雨)記者近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新調整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公布,並於公布之日起施行。新調整的“三有名錄”共收錄野生動物1924種,其中獸類91種、鳥類1028種、爬行動物450種、兩棲動物253種、昆虫類96種、蛛形綱動物2種、寡毛綱動物4種。…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