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

【來論】“兩個結合”是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根基

梁紅
2023年07月25日08:26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中國式現代化扎根中國大地,傳承中華文明,切合中國實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大道!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偉大成果生長於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發端於“兩個結合”這一根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需要深刻領會“兩個結合”。

首先,中國革命、改革和建設事業的成功及走向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兩個結合”之果。作為一種外來思潮,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度契合,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從陌生到熟悉、到自覺選擇與信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土基礎。中國共產黨人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領導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踐過程中,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形成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傳統。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繼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提升文化軟實力以及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是“兩個結合”的結晶,也是其生命力的延續。

其次,發展變化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具體實際”要求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需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指引。1979年,鄧小平首次把四個現代化表述為“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上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進入新時代,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已適時調整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經濟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間的矛盾。立足新時代中國的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領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層內涵,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擔當起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等領域的要素,如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形成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指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發展方向。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兩個結合”是對理論創新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對理論發展規律的深刻揭示,鮮明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理論上的自覺和文化上的自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堅定自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范,是堅持“兩個結合”、勇於推進理論創新的典范,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真正扎根於億萬中國人民的心中。

最后,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和國情這一“根脈”,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才能越走越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獨特的精神標識、民族力量的源泉,蘊含著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2023年是武昌建城1800年,碼頭文化造就了腦子活,勇武血性成就了性子烈,通商口岸鑄就了眼界寬,悠久歷史鋪就了底子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一座城的崛起既依靠歷史形成的獨特氣質,也仰仗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迸發出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是“兩個結合”的生動體現。

(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編:王郭驥、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