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

創新熱潮持續涌動 助力武漢江岸高質量發展

2023年08月06日09:04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上半年,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新增市場主體2.15萬戶,67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216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科技成果轉化考核排名中心城區第1,科創江岸活力持續迸發。

產業園區匯聚資源 澆灌科創企業“生根發芽”

位於江岸區中一路與石橋一路交會處的創立方產業園,是全市首個生態雙創園區、江岸區創新示范街區,以大數據、雲計算、智能機器人研發為主。這裡濃厚的科創氛圍,也吸引著眾多創客團隊在此“生根發芽”。目前園區已入駐中小企業149家。

江岸區岱家山科創城。

江岸區岱家山科創城。

與此同時,江岸城區另一角,由“城中村”改造而來的岱家山科創城,已成長為一片創新活力涌動的科技創新試驗田,擁有近300家科創企業。僅在智能傳感器領域,便有近30家中小微企業集聚在此,涉及聲敏傳感器、光敏傳感器、熱敏傳感器、磁敏傳感器等領域,應用覆蓋智慧城市、工業應用、水利水電等多個場景。

今年3月,在江岸區數智傳感產業創新峰會上,岱家山智能傳感器與算法聯合實驗室揭牌,這也是武漢市首家以智能傳感器為主導產業方向的聯合實驗室。

創立方產業園、岱家山科創城等園區都是江岸區開展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在江岸創新的沃土裡,科創企業茁壯成長,成為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典范。

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助力創新項目“走出深閨”

小到一個科創項目、科創園區,大到一個科創城區,都離不開科創文化的滋養。今年以來,江岸區成功舉辦4場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推進2個院士項目落地江岸。

今年3月,在“人工智能賦能新一代信息技術”武漢市江岸區科技成果轉化簽約活動中,來自5G、網絡信息安全建設、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多個優秀創業項目先后路演。現場共有6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集中簽約,簽約金額達一千多萬元。

江岸區科技轉化專場活動。

江岸區科技成果轉化專場活動。

“參加路演的初創項目,明天都有可能成為科技創新的‘參天大樹’。”江岸區科經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更好地推介這些創新團隊,為初創項目提供資源支持,每一場科技成果轉化活動,都專門設有項目簽約、專家分享、項目路演等環節。“希望通過更多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助力優秀的創新項目‘走出深閨’,獲取更多的資源和關注。”

從連續舉辦科技成果轉化簽約活動,到為創新項目提供全方位支持,再到持續做優創新政策“軟環境”。如今,江岸科創文化日益活躍、創新氛圍愈發濃郁,敢創新、想創新,能創新正成為共識。

今后,江岸還將定期舉辦“岸薈創”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行交流活動,進一步優化措施,細化內容,為企業提供貼身服務。

“真金白銀”助企惠企 營造良好新生態

好的創新生態和科創文化,離不開良好政策的大力支撐。今年3月,江岸區分別面向科創類企業、數字經濟企業和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布三項惠企新政,涵蓋30條政策措施,涉及補貼45項。

江岸區科技創新大會。

江岸區科技創新大會。

“這些政策措施以真金白銀的態度,推動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發展,將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創新創業和人才引進,促進江岸區高質量發展。”落戶江岸近20年的武漢市城市防洪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專注於城市防洪遙測與設計領域研究,多年來堅持以創新為核心,積極投入研發力量,探索新技術在城市防洪領域的應用。於今年上半年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研發人員佔比超三成,今后也將持續投入資金和人力,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和研發,不斷探索新技術在城市防洪領域的應用,填補技術空白,提升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上半年,以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長江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首批科創服務合伙人,也在江岸區“獲聘上崗”。這些單位將為企業提供科技咨詢、投融資、行業交流、出口貿易、共享辦公等服務,為江岸區企業打造最優科創生態。

江岸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江岸將持續吸引創新要素,以人才鏈、產業鏈賦能創新鏈,催生磅礡的發展新動能,努力為武漢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貢獻江岸力量。(圖/文 張真)

(責編:郭婷婷、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王忠林會見英諾賽科董事長駱薇薇
  8月5日,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在武漢會見英諾賽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駱薇薇、首席執行官吳金剛。 王忠林對駱薇薇一行來鄂考察調研、洽談合作表示歡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