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把“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全力打造為思政“金課”

李建國
2023年09月05日16:33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華中科技大學秉承“育人為本、創新是魂、責任以行”的辦學理念,致力於培養具有深沉家國情懷、富有創新精神、專業基礎堅實的拔尖人才。“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作為一門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的公共必修課,以思想引導、道德涵化、法治教育為教學內容,為學生在大學期間成長成才打牢思想根基。自1987年成立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以來,這門課程引領了華中科技大學無數青年學子的人生航向。近年來,華中科技大學結合本校辦學定位、學生情況、專業人才培養要求,著力把“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打造成為具有顯著標識度的思政“金課”。

一是明確課程目標。引導學生牢固掌握思想道德和法治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學習和理解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提升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使其對經驗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系統的理性認識體系,形成和發展良好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觀念。啟迪辯証思維、培育學生政治能力。讓學生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幫助學生運用道德和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辯証思維,提升學生抵御各類錯誤思潮的“免疫力”。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精神,促使學生把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統一起來,成長為勇挑重擔、堪當大任、胸懷世界的時代新人。

二是優化教學理念。課程組近年來進行過多輪教學改革實驗,從通過“事理情交融式教學”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到基於“受眾細分”理念的落實落細教學內容設計,實現從“標准”到“精准”的提升,再到提出“四理”認知框架和“5C”教學模式,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思維水平,達成教學目標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以學生豐富多樣的差異為出發點,有針對性地選取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把差異當作教育資源,注重引導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之間進行思想交鋒,發揮朋輩群體的交互作用。為了豐富差異教學的課程資源庫,課程組積極開展院系合作,協同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學生工作隊伍,后勤服務部門挖掘、優化、利用華中科技大學校本思政資源,實現“三全育人”。

三是攻克教學難點。課程組結合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八個相統一”的建設要求,針對性地解決課程和教學改革中的難點問題。課程內容和教學資源及時更新,結合新時代十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變革和重大成就,在課程中融入好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解決“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的問題。課程評價避免單一的結果導向,評價指標由強調終結性到終結性與過程性相統一,發揮其對學生成長發展、教師教學實踐的雙向促進作用,解決“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的問題。融合“大思政課”理念,教學過程由注重課堂教學主渠道向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網絡媒體等主輔渠道結合,多元一體轉變,解決“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的問題。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加大對“00后”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差異化研究,倡導互動式教學向差異化教學邁進,在發揮學生主體性的過程中提升育人的精准度,解決“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的問題。

四是豐富課程資源。在線下教學資源庫建設上,結合每章節熱點問題和學生具體專業特點,全面打造教學“鐘”資源庫(注重教學資源的精准度、針對性)。以學校“四顆明珠”等國家重點科學研究中心、實驗平台作為實踐教學基地為依托,挖掘、優化、利用校本思政資源。在線上教學資源庫建設上,開發“星河燈塔——科學家精神”等短視頻教學資源,以專題形式全面展現中國偉大科技成就。在社會實踐基地建設上,開設“‘德法’價值辨析工作坊”作為院內實踐基地,在教師與學生一對一、面對面的對談中解決學生的價值困惑。構筑“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與“兩館”(湖北省博物館、武漢革命博物館)、“四企”(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等簽約共建“大思政課”基地,提升實踐育人的廣度和深度。

五是創新教學模式。從“認知—價值—能力—信念—實踐”五個維度關照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形成發展規律,創新性地提出“5C”教學模式。課程內容 (Content) 體現復合性、前沿性、精准性特點。凝練形成“政理—學理—事理—情理”貫通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認知框架,打造融匯“四理”的教學“鐘”資源庫。價值塑造 (Core-valce) 增強學生的價值認同。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全面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方法﹔開展德法課“價值辨析工作坊”,全過程解決學生的價值困惑﹔融入“大思政課”理念,利用地方紅色教育資源全方位提高學生價值認同。能力強化 (Competence) 引導學生心懷“國之大者”。提高學生的政治能力,幫助學生通過“理論—案例—反思—批判”等環節的學習,增強運用馬克思主義抵御各種錯誤思潮的“免疫力”。素養提升 (Character) 砥礪學生理想信念。以學校“四顆明珠”所彰顯的偉大科技成就和科學家精神鼓舞學生,激發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念。行為驅動 (Conduct) 實現“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將“單向注入式”教學轉變為“互動參與式”教學,使學生在行動過程中從理論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收集信息、進行價值實踐的專研者,激勵學生“化理論為德性”。

(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責編:周倩文、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