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爬山 黃陂贏了!

2023年09月21日16:42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秋高氣爽,宜登高望遠

因一山,愛一城

爬過東山、西山、南山、北山

終於在黃陂,找到了最愛的山

來“武漢之巔”黃陂

捕捉天際之美

黃陂境內有11條山脈,武漢最高峰雙峰尖(海拔872.5米),在這兒﹔而武漢海拔超200米的山峰,90%都在黃陂。

於是,我們在黃陂爬了5座山,趣味各異,傾囊相授:有的海拔高日落美,有的半小時就能輕鬆登頂,有的野到被譽為“武漢小長城”,有的溪流環繞能抓螃蟹,有的適合全家人躺平。

總有人說武漢秋天易逝,趁著天朗氣清,一起去爬山呀!

最高峰

觀雲海等日落

清涼寨

清涼寨,位於黃陂西北部,平均海拔600余米。它是武漢海拔最高、方位最北的景區,每天都有人特意留宿,清晨上西峰古寨等日出。

西峰古寨是清涼寨的最高點(海拔620米),日出日落都是一絕。

我們選擇了爬山追日落。16點左右抵達景區入口,徒步上山,沿途經過了「通天湖」「酒醉湖」,而后乘飛天魔毯,抵達景區出口。

從景區出口爬到西峰古寨需半小時。

登山步道古舊蜿蜒,階梯平緩,爬起來倒也輕鬆

不過,此刻的清涼寨,還沒到最美的時候。進入深秋,3000畝紅葉變色,萬株銀杏變黃,那時才最適合徒步。

所以,不想爬山,又想追日落的朋友,給你們指條明路:直接開車到景區出口,然后再爬西峰古寨。

無論去等日出,還是追日落,我都建議大家在清涼寨留宿一晚。靠近「西峰古寨」的山峰上,有兩大民宿。

山有木兮今年才建成開放,是離西峰最近的民宿,湖景、群山、風車和日落晚霞一覽無余。

樹影行星外形酷似“太空艙”,建在600多米的高山上,三面270度全景落地窗,睡在山水之間。

山有木兮4棟尖頂木屋臨湖而建,每間房都有一個泳池景觀露台。

樹影行星有三面270度全景落地窗,可以躺在床上看星星。

清涼寨

地址:黃陂區蔡店街清涼寨景區

門票:70元/人

時間:8:00-17:30

電話:027-61539008

爬山線路(全程約1.5小時)

景區入口(通天湖)——酒醉湖——清涼寨度假酒店(景區出口)——西峰古寨

夫子山

夫子山,位於黃陂東北部,海拔約300米,如今被改造成了一處適合全家躺平的度假區裕和夫子山度假俱樂部。

山上有臨湖的木屋民宿,山下有民居改造的書屋/餐廳/咖啡廳,還有馬場和釣池。

簡單說,來了這兒,你隻管躺平。

躺平后的玩法很多:

徒步上山,走向開滿雲朵的山坡。夫子山上有3個涼亭,建議去最高的那個,步道平緩,一路綠蔭相伴,老人小孩兒也能輕鬆上山。

戴上遮陽帽,坐在樹蔭下釣魚。夫子山有2個垂釣區,夫子潭和桃花潭,推薦老手去山上的夫子潭更安靜。

騎一匹駿馬,在山間馳騁。夫子山腳下,有一個馬場,兒童成人都能體驗,專業馴馬師帶領,零基礎也能過把癮。

所以來了夫子山,你最好住下來,玩兩天才能把風景看夠。度假村內有4大住宿區,各有特色。

裕和桃山木居建在山腰,15棟小木屋,風景開闊,安靜閑適。

裕和田棲建在稻田邊,15套獨棟客房是最佳觀景台,再過段時間,拉開窗帘就能看到一片金黃稻田。

裕和夫子山居建在湖邊,是獨棟的臨湖別墅,有的房型還帶獨立庭院和私湯泡池,非常適合家庭團聚。

裕和林舍建在山林之中,最近新開,上新了21間嶄新客房。

裕和桃山木居窗外是聖師湖湖景和林間風光。

裕和田棲窗外是一片稻田。

裕和夫子山居的私湯別墅,有二居室、三居室、四居室,適合家庭入住。

我喜歡夫子山,還有一個原因是,山裡原始的古朴民居被保留下來,成為了書屋/餐廳/咖啡廳,而在牆柱和石坯房的角落,你又能發現歲月的印記。

老建筑煥發新生,就像這座山一樣。

上圖為露華坊手作書咖,有5000冊書﹔下圖為「蒼梧謠咖啡廳」

夫子山

地址:黃陂區長軒嶺街道馮家沖1號

入園:成人票80元/人﹔團隊票(10人以上)60元/人。(需在游客中心現場購票,住宿游客無需購買入園票,周五至周日僅對住宿客人開放)

電話:027-61511117

爬山線路

大環線(約1小時):蒼梧謠咖啡廳(上山)——山頂涼亭——聖師湖(下山)

小環線(約30分鐘):蒼梧謠咖啡廳(上山)——白鷺溪——夫子潭——聖師湖(下山)

最陡峭

征服近90°階梯

木蘭山

木蘭山位於黃陂東北部,與夫子山相鄰,海拔582.1米。它是本次推薦的5座山裡,登山階梯最陡,最難爬的一座。

雖然半小時就能登頂,但全程是階梯,石階陡峭窄小,部分台階幾乎接近90度,隻能彎腰抬腿埋頭登山。

一趟下來,下肢肌肉力量有被狠狠鍛煉到,晚餐給自己加了一個大雞腿。

其實提到去黃陂爬山,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木蘭山。

它是黃陂最有名的一座山,山上古建始建於隋,后被毀,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重修,保存至今。

上周木蘭山開山門,數萬名全國游客從各地趕來登山祈福,場面十分壯觀。這不奇怪,木蘭山開山門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是黃陂最負盛名的民俗活動。

除了開山門,這座頗具挑戰的高山,還是戶外愛好者的團建首選。每年10月下旬,木蘭山登山節如約而至,至今已舉辦11屆。

站在木蘭山的金頂,可以俯瞰整個黃陂,這裡也是絕佳的日落觀景台。

木蘭山周圍無高山遮擋,視野極好,木蘭湖旅游度假區32個星羅棋布的島嶼、夫子山、梅店水庫、院基寺水庫、灄水全在眼前。

晚上可以宿在木蘭山風景區裡,有3家民宿可選。

樾和林泉和青曦望雲位於木蘭山腳,靠近山頂有樾和林泉·白玉蘭,今年5月新開。

樾和林泉·白玉蘭海拔400多米,有建在山上的玻璃房子。

木蘭山

地址:黃陂區勝景大道77號

門票:70元/人

時間:8:00-17:00(20點關門,看完日落需盡快下山)

電話: 027-61502718

徒步線路(全程約1小時)

木蘭勝景廣場(入口)——金頂——玉皇閣——木蘭勝景廣場(出口)

最涼快

摸螃蟹打板栗

木蘭天池

木蘭天池位於黃陂西北部,海拔520.5米。它的森林覆蓋率達98%,山裡溪潭密布,山上山下各有一個天池,就像一處天然空調房。

在木蘭天池徒步,清涼又舒服,沿途還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很適合帶娃來玩。

景區登山步道有石板路,也有台階,坡度平緩,一路走走玩玩不會累。

而且,步道旁一直有汩汩流淌的溪水,清凌凌的,滋養著一叢叢綠色的菖蒲。

清淺的水裡,很容易發現小魚兒和螃蟹的蹤跡,把手伸進水裡摸螃蟹,冰涼好玩。

爬山過程中還會遇到,從石縫中傾瀉而下的瀑布,青綠色的蜻蜓,保持好奇心,不知不覺還上了一堂自然課。

登頂之后,清涼的風吹在身上很舒服,仿佛是大自然給你的獎賞。

山頂玩法很多,可以乘船游大天池,或者玩一把“天池飛仙”。穿上類似於吊威亞的設備,像武俠高手一樣,從天池上方飛過。

不過我們很快就坐索道下山了,因為我們要去打板栗。

木蘭天池附近有一家板栗園,裡面大多是長了40多年的板栗樹,比老板年齡都大,長出的板栗又大又甜。(板栗園位於景區附近的彭家塆,從景區停車場開車過去約7分鐘)

我們去時,地上掉了好多,輕鬆撿了兩荷包,吃起來脆脆甜甜的,只是現在的板栗已經有點老了,開殼費牙。

現在板栗採摘已進入尾聲,想打板栗的朋友,建議節前去。

木蘭天池

地址:黃陂區長軒嶺街石門街

門票:70元/人

時間:8:00-17:00(16:30停止入園)

電話:027-61518926

板栗園

地址:黃陂區彭家塆(沿途有標識指引)

電話:15972018950

價格:憑木蘭天池門票,優質板栗米5元/斤。(憑木蘭景區門票,入園打板栗、釣魚、買走地雞,都有優惠)

爬山線路(全程約3小時)

入口——龍池堰——天池——朱家山——木蘭外婆家——游船返程——索道下山——板栗園

最野趣

徒步“小長城”

龍王尖

龍王尖位於黃陂西北部,海拔385.6米,山脊上是距今近600年的明清山寨舊址,古舊的石頭城牆蜿蜒曲折,被網友稱為武漢“小長城”。

這裡是一處野生徒步地,沒有經過開發,非常“野”。

沒有登山步道。隻有原始的石頭路,雖然坡度不陡峭,但道路不平整,一定要穿舒適的運動鞋。

沒有綠蔭遮擋。石頭城牆沿山脊而建,兩旁沒有綠樹濃蔭,陽光明媚的時候,會有些晒,注意做好防晒。

沒有商戶飯店。這裡很“野”,游客很少,更別提商戶,出發前帶足食物和水。

但這裡有裸露在時間長河裡的最原始的百年古城牆,以及,登頂之后獨此一份的山野風光。

從半山腰開始登山,約40分鐘就能登頂,山頂沒有任何遮擋,視野很好,可以看到遠處的水庫、村庄、呼嘯而過的高鐵,以及像畫一樣的連綿山峰。

這些石頭城牆是明清時期,當地人為避兵荒匪患而建的山寨,石頭上刻滿了近600年的風霜。

龍王尖

地址:黃陂區李家集街龍王尖

門票:免費

爬山線路(全程約1-2小時)

導航“龍王尖古寨遺址”,登山

需自帶食物、水,注意帶走垃圾

去過黃陂很多次,但直到登上武漢之巔,我才深切體會到靈山秀水的妙義。

當夜宿清涼寨,與滿天繁星撞個滿懷時。

當登上龍王尖,目睹在城牆的縫隙間,生出的舒展小花兒時。

當連滾帶爬征服木蘭山,和打盹的小貓交換人生密語時。

原來世界開闊如此,物種豐盛如此,原來那些日常的焦慮,也就是自然的一瞬啊。

所以朋友,到生活裡去,到山野裡去,趁秋天。

黃陂還有這些山

雲霧山

位於黃陂西北部,主峰海拔709米,日出的晨霧很美

雙峰尖

位於黃陂西北部,海拔872.5米,是武漢海拔最高的山

黃牯石

位於黃陂西北部,海拔860多米,武漢第二高峰

大頂山

位於黃陂北部,主峰海拔464.5米,山上奇石林立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責編:肖璐欣、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從人民群眾的創造中汲取理論創新智慧(思想縱橫)
  在《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一書的自序中,習近平同志提到自己“堅持調研開局、調研開路,凡事眼睛向下,先當學生,不恥下問,問計於基層、問計於群眾,每年至少用三分之一以上時間深入基層和部門調查研究”。這充分體現出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甘當人民群眾小學生的深厚情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