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武漢經開區發布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2023年09月24日10:58 |
小字號

武漢經開區。

武漢經開區。

9月22日,武漢經開區出台《武漢經開區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將錨定四大發展目標,落實六大主要任務,加快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發展,提升經開區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綜合競爭力和區域影響力,進一步推動汽車產業穩鏈補鏈強鏈,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創新大走廊。

汽車產業是武漢市第一大支柱產業。經過32年的積澱發展,武漢經開區集聚9家整車生產企業,13家整車工廠,整車產能250萬輛。為進一步推動汽車產業“增量轉型”,近年來,武漢經開區加強汽車產業鏈薄弱、關鍵環節招引培育,完善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體系,目前,該區已擁有汽車零部件企業1200多家,形成了“電池+軟件+芯片+傳統零部件”的完整布局。

《行動方案》指出,武漢經開區將錨定“中國車谷”目標,發揮好“武襄十隨”汽車產業集群國家隊龍頭引領作用,以“鏈主帶動、平台牽引、創新孵化、場景賦能”為抓手,把零部件擺在與整車同樣重要位置,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和全球競爭力的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集群。

2025年,武漢經開區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發展要實現四大目標。

產業規模躍上新台階。到2025年,汽車零部件產業總產值達到1600億,全區汽車零整比達到0.8:1以上。

補鏈強鏈取得新成效。到2025年,零部件領域國家級和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200家,培育和引進1-2家年產值超百億元的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

自主創新實現新突破。在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到2025年,新增創新平台120個,建立企業研發中心100個。

品牌價值實現新提升。優化完善汽車核心零部件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到2025年,打造10款以上具有標識度的汽車關鍵零部件品牌,形成一批市場佔有率居全國前列的單項產品。

《行動方案》明確,要實施四大產業載體提升戰略,構建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發展新格局。中試轉化集聚區以軍山新城為核心,聚集一批汽車核心零部件科技創新平台、中試基地,加快創新成果的中試轉化,為全區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持續提供高質量的科技創新供給。

轉型示范區以智能制造產業園為核心,推動東風系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加速轉型升級,承接世界500強零部件企業向中部轉移發展機遇,提升本土零整比。

智造先行區以智能網聯和電動汽車產業園為核心,以路特斯、中創新航等項目為聚光點,吸引一批配套零部件企業落戶。

“數智”集聚區以現代服務業產業園為核心,依托東軟睿馳、億咖通、中國電子等企業,推動智能汽車軟件集聚發展,重點發展電動總成、智能座艙和汽車芯片。

《行動方案》提出,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發展將聚焦六大重點領域。三電系統加強動力電池及氫燃料電池、驅動電機、電機控制器的關鍵技術和產品自主研發突破。

《行動方案》還提出,推動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發展,提升本地產業鏈韌性,要完成六大主要任務。實施科技創新行動,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深化“車谷”與“光谷”雙向聯動,搭建汽車核心零部件供需對接平台,重點推動5G通信、人工智能、高精地圖、車規級芯片、北斗導航等領域優勢企業與整車企業構建聯合技術開發、產品協作配套的良性創新生態。統籌考慮車谷、光谷、東西湖區、蔡甸區、江夏區汽車產業協同一體發展,帶動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優勢互補。

深入對接京津冀、泛珠三角、長三角、成渝雙城經濟圈、長江經濟帶等重點區域,圍繞汽車核心零部件研發設計、貿易投資、基礎設施等多領域開展交流合作﹔支持零部件企業加大海外零部件配套市場拓展力度,跟隨國內整車企業抱團“出海”投資,全面拓展整車配套、售后服務、特色改裝等市場。

《行動方案》還明確, 深入貫徹落實武漢汽車制造和服務產業鏈“鏈長制”,做實“鏈長+鏈主+鏈創”機制,充分發揮“中國車谷”核心引領作用,帶動“武襄十隨”國家級汽車集群加快發展。引進國內外行業頭部企業通過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產業引導基金等形式參與整合區內企業,培育全球百強的大型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集團。(圖/文 張雋、蔣秋雨)

(責編:周雯、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