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近日印發

讓山林更綠生活更美(美麗中國)

本報記者 顧仲陽 常 欽
2023年10月12日07: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福建省德化縣九仙山森林康養基地。
  福建省林業局供圖
  數據來源:國家林草局

  核心閱讀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為我國林業改革發展提供重要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近年來,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持續推進,全社會造林護林營林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加強,隨著《方案》的印發,未來各地各部門將更好地整合林地資源、提高集體林綜合效益,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權屬清晰、責權利統一、保護嚴格、流轉有序、監管有效的集體林權制度。

  《方案》是黨的二十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針對林業改革發展出台的第一個重要文件,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方案》有什麼重要意義?有哪些亮點?如何抓好貫徹落實?記者採訪了國家林草局林業和草原改革發展司司長王俊中以及有關專家。

  林改持續推進,努力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集體林面積約佔我國森林總面積的60%,涉及1億多農戶,是提升碳匯能力的重要載體,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基礎,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資源。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王俊中介紹,200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集體林改在全國推開。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完善集體林權制度的意見》,對鞏固和拓展改革成果作出了部署。今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了《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為了激發林農等林業經營者造林護林營林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更多社會力量投入生態保護修復,增強生態保護的內生動力。”王俊中說。

  深化集體林改,將破解哪些難點,《方案》又有哪些亮點?

  集體林改全面推開15年,集體林經營還是比較粗放,畝均蓄積約4.7立方米,隻有國有林的53%。《方案》聚焦加強集體林森林經營,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建立以森林經營方案為基礎的管理制度,實施森林質量精准提升工程等,進一步提升集體林生態效益。

  記者了解到,國家林草局已在8個省份布局38個集體所有制單位開展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力爭以點帶面提高集體林經營水平,培育更多更好的綠水青山。

  《方案》提出,努力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集體林資源既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基礎,也是山區林區農民的重要生產資料,目前提供了80%的國內木材、80%以上的經濟林產品。林改以來,各地依托集體林資源,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將油茶、核桃、花椒、枸杞等許多林特產做成了大產業,很多地方荒山綠了起來,林農腰包也鼓了起來。同時,也要看到,集體林資源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山區林區發展依然相對滯后,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難點地區。

  對此,《方案》作出了相應部署:積極支持產業發展,通過加強政策支持,推動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林區經濟增長和林農增收致富﹔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通過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促進山區林區與其他地區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

  完善產權制度,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方案》提出,加快推進“三權分置”。實行集體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穩定承包權,保持集體林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開展集體林地延包試點,家庭承包林地剩余期限10年以內的,發包方可以依法提前確認延包合同。江西撫州等地已經開展了這項試點,林農等經營者提前吃下了長效“定心丸”。

  集體林改取得階段性成效,集體山林煥發勃勃生機

  集體林改目前進展和成效如何?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文明智庫中心主任、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林震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持續推進,成果持續鞏固深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蹄疾步穩、有力有序,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較好回答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集體山林成了生機勃勃的綠色銀行。

  山要怎麼分?目前分山到戶已經完成,全國發放林權証1億多本,初步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

  樹要怎麼砍?各地持續推進森林分類經營和可持續經營,集體林森林蓄積量比林改前增加了近85%,有林地面積增加了近4億畝。

  錢從哪裡來?各地創新林權融資機制,推動集體林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目前全國林權抵押貸款余額達1300多億元,每畝集體林地租金由林改前的1至2元提高到30元左右。

  單家獨戶怎麼辦?各地穩步推動林權流轉和林業規模經營,培育家庭林場、專業大戶、林業合作社等林業新型經營主體近30萬個,集體林地畝均產出約300元,比林改前增加了3倍多。集體林業年均吸納約3400萬人就業,許多林農實現了增收致富。

  “事實証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又一場土地使用制度的重大變革,契合了時代發展,順應了林農期盼,奠定了山區林區共同富裕的基礎。”南京林業大學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強說。

  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推動全國集體林改再出發、建新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林震認為,從整體看,集體林改目前取得的成效只是階段性的,距離改革目標還有差距,林地資源碎片化、集體林綜合效益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森林作為水庫、錢庫、糧庫、碳庫的“四庫”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方案》是為了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而制定的。”王俊中說,黨的二十大開啟了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作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舉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承擔新使命、展現新作為。

  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集體林面積大、分布廣,增綠提質空間很大,對於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推動山區林區共同富裕。通過改革盤活集體林資源,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可以使森林資源成為林農的“錢庫”,讓林區與其他地區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

  踐行大食物觀。集體林是木本油料、林果、林菌等可食林產品的主產區,是儲量豐富的“糧庫”。向森林要食物,要在集體林充分挖潛。

  保障木材安全。持續增長的集體林資源,是我們應對國際木材市場波動、維持國內木材供給穩定的底氣所在。

  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集體林是一個增長潛力巨大的“碳庫”。林木蓄積量每增長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噸二氧化碳。

  《方案》明確了深化集體林改的新目標。近期目標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權屬清晰、責權利統一、保護嚴格、流轉有序、監管有效的集體林權制度。長遠目標,是“三個更加、四個持續”,即:推動森林經營更加科學高效、支持保護制度更加完善、林權價值增值途徑更加多樣,不斷促進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森林生態質量持續提高、林區發展條件持續改善、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新藍圖已經繪就,關鍵是抓好落實、抓出實效。”王俊中說,《方案》要求,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將其納入林長制工作范圍,實行主要領導負責制。同時明確,國家林草局負責協調推進《方案》提出的各項任務措施,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延伸閱讀

  此次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亮點

  放活經營權的創新舉措——

  《方案》提出“流轉期限5年以上的林地經營權可以向不動產登記機構申請登記發証,可以作為林權抵押貸款、申報林業項目、申請林木採伐及其他有關行政管理事項的憑証”。

  森林經營理念的重大變化——

  《方案》提出“推行全周期森林經營,通過採伐更新、撫育復壯、擇伐補造等措施,加快低產低效林和成過熟林改造更新”。

  保障林木所有權權能——

  《方案》提出“對林業經營者實行林木採伐限額5年總額控制政策,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齡限制”。落實處置權,優化林業營商環境的重大舉措。

  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方案》提出“探索實施林業碳票制度,制定林業碳匯管理辦法,鼓勵碳排放企業、大型活動組織者、社會公眾等通過購買林業碳匯履行社會責任”。這是實現生態美和百姓富有機統一的重要途徑。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方案》提出“將林權抵押貸款和林業經營主體貸款納入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范疇,強化激勵約束﹔商業銀行林權抵押貸款不良率高出自身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含)以內的,可不作為監管部門監管評級和銀行內部考核評價的扣分因素”。這是林業金融支持的重要激勵約束機制。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12日 14 版)

(責編:周雯、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