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五換”換來新空間 湖北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2023年10月16日16:56 |
小字號

南來北往的人潮,通過徐家棚地鐵站十多個站口,避開地面車水馬龍,即可便捷、安全地到達目的地﹔兩所985高校合作辦學,入駐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以下簡稱國家網安基地)共享資源﹔清爽的鐘祥地下商城裡,過客紛紛駐足網紅店前拍照打卡﹔安陸市煙店鎮余寨村,散居在低窪泥濘山坡下的村民已搬入坡上公路兩旁配套齊全的新村……在湖北,越來越多人享受著“五換”帶來的便利。

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持之以恆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是必由之路。從實踐來看,存量換增量、地下換地上、資金換空間、技術換空間、數據換空間成為節約集約用地的主要方式。“五換”換來的新空間,正在荊楚大地上開花結果。

存量換增量

國家網安基地全貌。湖北省自然資源廳供圖

國家網安基地全貌。湖北省自然資源廳供圖

“中部第一城”武漢,從不缺少創新的勇氣和實力。光谷之外有“網谷”,2020年國家網安基地在武漢市臨空港經開區落成。同年,武大、華科大入駐國家網安基地,合作創建網絡安全學院。作為湖北省僅有的兩所985高校,如果各自辦學,共需用地900畝,但兩校充分發揮互聯網思維,除自建教學樓和學生公寓外,共享圖書館、食堂、體育館等配套設施,最終用地316畝,節地584畝。

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與開發利用處副處長吳楚介紹,“同城雙星”作出節約集約用地表率,避免了低效用地引起的資源、環境等多方面問題。目前,國內排名前50的網絡安全企業已有一半簽約入駐,學生們過個馬路就能到頂尖的企業參觀實訓。

宜昌不拘於原有宗地界線,因地制宜滿足新的用地需求。當陽市錦屏新材料玻璃產業園原為4家破產、停產企業用地,其中1家企業的土地分別被3家法院查封。當陽市與緊鄰這4宗地的湖北三峽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協商,引進投資25億元打造產業園。經各部門聯動,對1家企業的173畝土地進行司法拍賣,收購其余3家的174畝土地並重新挂牌出讓。新項目建成后,預計年上繳稅收1.26億元,全面達產后可新增就業崗位600個。

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科科長田新宇介紹,本次整合盤活的347畝土地,按12萬元/畝測算,節約建設用地報批成本4164萬元,同時增加土地出讓收入約2436萬元。

宜昌市西陵區則通過分割轉讓,“憑空”多出來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該市創元國有控股有限公司佔地15.82畝,隻建了1幢4層廠房,容積率不到1.0。區政府採取監督轉讓方式,將該公司5.42畝未開發土地轉讓給湖北景深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建起1幢地上6層地下1層的檢驗檢測研發中心,總建筑面積8279平方米,容積率達2.29。檢驗檢測研發中心2021年投入運營,提供就業崗位160余個,實現年銷售收入約8193萬元,年繳稅463.34萬元。

“容積率也不是越高越好。”鐘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魏兵表示,“節約集約用地要把握度。”原科教廠地處市中心,南望宮塘湖、鏡月湖,鄰近國家級文保單位,市規委會將地塊容積率設定為3.5、限高90米,導致住宅小區建成后“牆”的感覺較為明顯,既影響臨湖風貌也有損城市天際線。鐘祥市局規劃西邊的原活塞廠宿舍片區時吸取教訓,反復論証,依托北高南低的地勢,以多層住宅為主,梯級增高,容積率控制在1.8,建筑高度限定在54米,建筑風格、立面色彩與周邊元佑宮、文峰塔歷史建筑風格相呼應,景觀配置、夜景效果依托宮塘湖、鏡月湖進行一體化打造,城市天際線控制上保証從對面跨湖橋方向觀賞文峰塔的視線廊道。鐘祥市還圍繞該地塊實施宮塘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鏡月湖大道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等市政改造提升項目,改善人居環境,有效提升了土地價值。

資金換空間

湖北省探索資金換空間,資金主要來自政府和用地企業。各級政府除直接投資土地收儲開發外,發揮地租調節、稅收減免、資金獎補等政策效益,也是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常見手段。

荊門市針對不同性質的閑置土地,制定實施了相應的盤活政策。對暫無能力和資質開發建設的閑置土地,在收回金額難以協商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引進具有資質和能力的開發企業,通過監督轉讓,由新的開發企業完善土地、規劃手續后開發建設。對劃撥給政府部門(單位)的土地,因項目、資金、規劃等原因暫不能建設的,如保障房項目,無償收回土地后,待具備動工條件后再次劃撥供地。對平台公司用於融資的閑置土地,採取臨時使用或者1.5級開發先行使用,也可以在履行國有資產處置程序的前提下,按規劃條件自行或合作開發建設。對不符合城市規劃的僵尸工業企業實行“退城進園”,給予原土地、建筑物收回補償以及土地再次出讓收益分配獎勵、自主開發等政策,激勵土地再利用。依靠這項政策,荊門市數十家企業“退城進園”,盤活用地2000余畝。眾和紡織公司位於主城區,原有工業用地143畝,因不符合規劃停產多年。政府將原工業用地與周邊20余畝低效用地整合后,該公司組建房地產開發公司競買成功,實現企業轉型。

在吸引企業投資方面,孝感市通過合作開發“以商招商”,實現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孝感高新區、安陸市分別與協豐集團、華美集團展開深度合作,將優質地塊出讓給兩家公司整體規劃建設工業園區,採取定制或出租廠房的方式吸引優質企業入駐,並由兩家公司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目前,兩家公司建設的園區都達到了3期、數千畝的規模,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這是我省推行‘五換’過程中,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典型探索。”湖北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處副處長劉良莉說。

技術換空間

從實踐來看,可用來置換空間的技術內涵十分廣泛,不僅包括直接產生節地效果的工程技術,還包括提高用地效益的產業技術,甚至包括制定各種節地標准、開展節地論証評價和考核監管等。

湖北各地普遍開展了以“標准地”為代表的節地技術推廣應用。2021年,省廳出台實施“畝產論英雄”考核評價辦法,按照市(州)、縣域經濟和開發區三類進行考核評價,結果納入市、州黨政領導班子政績考核和縣域經濟考核。縣域經濟和開發區考核評價優秀的,納入“畝產英雄榜”,給予200畝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對“畝產英雄榜”上排名靠前的縣(市、區)、開發區,授予“自然資源節約集約模范集體”稱號,給予300畝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及300畝耕地佔補指標省級統籌資格獎勵。通過正向激勵,在各級政府帶動下,各地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用地效率已蔚然成風。

在孝感高新區,“藏”著一家“傳感大王”——華工高理,全球最大的多功能傳感器產業基地。每天,這裡有200萬支溫度傳感器下線,隨著專利技術不斷創新,華工高理的高端感溫器產品升值數百倍。2022年9月,華工高理啟動第四次擴能,通過自動化生產線對接智能倉庫,在原有廠區空地內打造一座5層廠房,1樓為高8米的智能倉庫,2樓至5樓是生產車間。孝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呂宏自豪地說,這座佔地10畝的廠房,創造了年產值從0到30億元的奇跡。

地下換地上

武漢徐家棚地鐵站內景。湖北省自然資源廳供圖

武漢徐家棚地鐵站內景。湖北省自然資源廳供圖

走進武漢徐家棚地鐵站改造現場,施工人員正在加快建設。據介紹,項目完工后這個站的出入口將達到20個,“26個英文字母眼看著就不夠用啦。”環顧周邊林立的寫字樓、商場、居民樓,不知哪座建筑的地下就可以直通站口,通過腳下的3條地鐵線前往武漢市各個角落。

開發利用地下空間,還土地以立體空間的本來面目,是節約集約用地新的方向。湖北廳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處處長張國峰表示,地下空間開發投資大、回報率低,要針對當地實際需求,不能搞“一刀切”。湖北其他地區目前僅有人防工程和少量地下商城、地下停車場等探索、示范性工程。

作為中部地區唯一的超大城市,武漢地下空間的開發走在前列。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與開發利用處處長熊向寧介紹,武漢市地下空間開發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人防工程建設階段—平戰結合階段—停車配建階段—綜合發展階段。到2015年年底,武漢地下空間已形成地鐵、車行、人行、停車、商業服務、人防及市政設施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發展趨勢,近年來地鐵建設得到了較快發展。

漢口濱江商務區二七核心區是武漢立體化綜合開發的典范。該項目邀請美國SOM公司等世界一流機構與國內機構聯手規劃,提供交通換乘、商業休閑活動、集中停車、綜合管廊等整體性配置,實現各地塊的空間與功能完善銜接、地下地上全面貫通、建設品質高度統一。項目建成后,成功引進中信泰富、國華人壽、泰康人壽等知名企業,打造以“保險﹢”為主題的商務集聚區。土地分層分塊出讓,以地上收益彌補地下開發成本,“二七模式”開創了不少值得深入挖掘的經驗。

數據換空間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自然資源系統高度重視數字化建設,在節約集約用地管理方面主要圍繞“一碼管地”監管體系建設,形成了實時監測土地利用效率、促進閑置低效用地再利用等數字化成果。

鄂州市華容區推行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和遙感數據多應用,協助農戶發布土地流轉信息。2022年,華容鎮蘆花村通過土地流轉,盤活撂荒地400畝,用於發展肉羊養殖和牧草種植綜合開發,今年預計可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

武漢的數字化建設更是遙遙領先。2018年5月,武漢市局正式啟動武漢城市仿真實驗室建設,2021年7月,該實驗室獲批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主任熊偉掰著手指夸耀自家的智慧管理工具:使用“機審”工具,可在2分鐘內完成用地規劃審查﹔使用提取工具,可在10秒左右提取出規劃建設要求。基於自然資源的6大類22小類要素及17類計算方法,武漢形成了包括耕地、水體在內,覆蓋全市全要素的“雙碳”數字化計算能力。

擁有如此強大的算力,如何構建更加先進、適用的節約集約用地信息化管理平台,達成用地全程跟蹤、精准甄別低效用地、優化用地輔助決策,更快更好地實現數據換空間,成為城市仿真實驗室亟待破解的新課題,也是我們的期待。

“五換”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每一個成功的案例都是多要素置換共同推進的結果。比如鐘祥市引進中國環保第一股北京三聚環保,重組瀕臨倒閉的金鷹公司,先注入6億元幫助金鷹公司償還債務、正常運轉,再投入18億元實施技術改造、擴大規模,使金鷹公司成為國內最大的合成氨單體生產企業,即將荒廢的800畝土地重煥生機。

一次次探索推動湖北省節約集約用地不斷取得新成效。2021年,全省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10.64%﹔2022年年底,全省畝均GDP水平較“十三五”末大幅提高21.4%﹔2023年以來,全省消化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10.58萬畝,同比增長50.3%。

“五換”換來生機的不隻有土地,還有觀念的更新、技術和產業的迭代升級,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有機結合,以及日新月異、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各種要素重新排列組合,構成了湖北省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劉劍、劉東岩、陽爽)

(責編:王郭驥、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湖北黃岡:培育“小巨人”激發新活力
  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湖北黃岡12家企業上榜,入圍數居全省第五。至此,大別山革命老區黃岡市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30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