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擔負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使命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阮一帆 明月
2023年10月18日12:54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闡明了文化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的地位作用,明確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大任務。新時代十年,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取得重大成果,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全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極大提升,為新時代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証和強大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面臨新形勢新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如何展現新氣象新作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聚焦新的文化使命,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就是要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旗幟,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發展面向現代化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凝心聚力,不斷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偉力。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彰顯社會主義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確立以什麼思想為指導,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首要問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決定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從黨的十九大報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進一步強調了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引領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價值取向。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建設,使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主旋律更加高昂響亮,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使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原則,確保社會主義文化服務於全體人民。明確文化為誰服務,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關鍵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展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一根本方向。這就要求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首先要明確“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立場,以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創作目標,以德藝雙馨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為創作主體,以堅持社會效益首位為創作導向,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創作保障,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不斷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踐文化惠民工程,有效保障人民文化權益,努力創造和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

堅持激發文化活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守正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把文化自信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之一,推動文化建設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來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更是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激發文化活力,推動文化守正創新,必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保持對中華文化理想和價值、生命力和創造力的高度信心,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主線,挖掘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精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的歷史文化傳承﹔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創新文化生產傳播方式方法,優化文化發展生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推進文化發展的數字化,運用先進傳媒技術助力文化創新發展,搶佔文化創新發展的制高點,為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載體路徑。

堅持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影響力。面對人類文明多樣性、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加強同其他文明、文化的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才能保持發展創新活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尤其是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時代要求。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文藝工作者“創作更多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優秀作品。”隻有這樣,才能提高中國文化形象的塑造能力,全面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效能,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特別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深入開展各種形式國際、民族間的精神文化交流,通過客觀事實為原則的中國故事、用世界能夠聽懂的語言傳播好中國故事,以現代理性的敘事語言表達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各民族、各國展示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理論,不斷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舞台。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使命的行動指南,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指明了基本方向、原則遵循和發展路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為導向,堅定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推進文化自強,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鑄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作者:阮一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分中心研究員﹔明月,中國地質(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編:郭婷婷、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專家學者齊聚武昌 縱論金融賦能“雙碳”戰略
  17日,在湖北武漢召開的中國碳金融高峰論壇上,來自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金融機構、企業代表等近200人齊聚一堂,為金融賦能“雙碳”戰略建言獻策。 中國碳金融高峰論壇現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