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江西持續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改造

智慧水利保豐收(打好奪取秋糧豐收這場硬仗)

本報記者 鄭少忠 周 歡
2023年10月23日07: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沃野田疇,泛起層層稻浪。這幾天,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種糧大戶彭國平承租的216畝稻田正在收割,他每天都在田間地頭忙個不停。

  “前段時間正是關鍵的晚稻灌漿期,上游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並且灌水也比原來更方便了,讓我們心裡踏實了許多。”彭國平介紹,自家的田位於金溪縣坪上灌區,坪上水庫通過灌區縱橫交錯的溝渠系統滋養著下游1.5萬余畝農田。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大中型灌區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設施。近年來江西持續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和改造,促進水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目前,江西建成大中型灌區314個,灌區有效灌溉面積佔全省耕地面積的75.1%,為堅決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奮力奪取秋糧豐收提供了支撐。

  打通農田灌溉“最后一公裡”,實現灌區渠系與高標准農田相銜接

  “以前,坪上水庫的水流不到田裡,隻得靠附近山塘,一到水稻需水高峰期,水根本不夠用。”彭國平的田位於坪上灌區末端,過去灌區土渠多,缺少及時的整治維護,滲漏淤塞嚴重,一度造成下游灌溉水源不足。

  去年年底,撫州市開展灌區整治改造。“對坪上灌區總長31.7公裡的干渠和支渠全面清淤、硬化,新建溝渠,連接各干支渠和周邊25口山塘,互動調節用水,實現‘旱能灌、澇能排’。”撫州市水利局副局長李忠東介紹,灌區灌溉面積從過去的7000余畝擴大至1.5萬余畝,坪上灌區從小微灌區升級為中型灌區。

  在發出隆隆響聲的收割機旁,是一段20余米長、新修的溝渠。彭國平介紹,水從坪上水庫流出,經3公裡的坪彭渠,又過3公裡的彭杭渠,沿著山腳、越過緩坡,一路暢流,最后到達自家的農田附近。

  “新建成的這條20多米長的溝渠,連通了干渠和我的農田。前段時間,一開閥門一灌就是一大片,省時又省力。”彭國平說,“有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庄稼長勢不錯,豐收形勢好於往年,早稻畝產1100多斤,晚稻畝產有望達到1300斤!”

  灌區工程是發展農業灌溉、保障糧食生產的重要基礎設施,暢通的渠系是灌區運行的基礎。

  江西省還著力推進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加強渠系建設,硬化土渠、清淤疏浚、打通“腸梗阻”,使得灌區內溝渠相連、排灌暢通。近兩年來,全省大中型灌區共改造渠道1088公裡,新建灌區渠道99公裡。

  打通農田灌溉“最后一公裡”,實現灌區渠系與高標准農田相銜接。江西省水利廳農村水利處處長蘇立群介紹,廳裡針對5028處農田灌溉銜接不暢問題,制定行動方案,推動大中型灌區干渠、支渠建設主動下延,和田間末級渠系銜接。

  新余市渝水區的袁惠渠灌區南干渠第三支渠,過去有一段1.1公裡的“蛇形”水渠,水道彎曲,嚴重影響流速。加上梯形槽底狹窄,過水能力差,一下雨,水經常漫溢。“我們把這段水渠‘拉直’,還換上長寬高均為2米的矩形槽,今年雨季就沒有漫水。”江西省袁惠渠工程管理局副局長饒奇磊說。

  科學管水,節水灌溉,用更少的水,灌更多田、產更多糧

  “江西並不缺水,然而夏秋季易遭遇高溫天氣,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農業生產用水階段性緊張。尤其是去年經歷了大旱,我們更加意識到科學管水、節約用水的重要性。”蘇立群說。

  江西從灌區的配水、輸水、灌水、管水等多個環節著手,加大節水工程建設,優化用水計劃配置,加強科學調度管理,遏制“跑冒滴漏”現象,不斷增加灌區有效灌溉面積,全面促進水資源節約高效利用。

  對饒奇磊來講,實行“一把鋤頭放水”后,管理更方便了,更令他高興的是節水效果明顯提升。

  “過去,水閘是露天的,誰需要用水自己開閘放,一放就是幾天幾夜。現在由專人管理水閘開關,根據需水情況,調度放水。去年我們新建了閘房和涵閘設施,管水員實現一把鑰匙管水。”站在袁惠渠灌區南干渠第一支渠進水閘口旁,饒奇磊向記者介紹:“南干一支灌溉下游1.3萬畝稻田,實現精准管理后,這個閘口每年可節水近30%,可增加灌溉4000畝左右的稻田。”

  配水調水科學化、精准化。每年年初,袁惠渠工程管理局都會對灌區內作物種植結構進行調查,結合作物各階段需水規律和全省農業用水定額,測算全年用水量,制定灌區年度用水計劃。此外,還監測各干支渠用水情況,並根據天氣和作物生長情況,動態調整配調水計劃。

  多措並舉,節水成效顯現。饒奇磊深有感觸:“往年,每到用水高峰期,每個月我都要接三四十個從下游打來的電話,多是反映‘用不到水’。我們先期在上游新余集中開展節水改造后,今年以來這類電話少了,反映了我們的節水成效。”

  袁惠渠灌區的節水型農業是江西省推動灌區水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生動縮影。目前,江西省共有60個大中型灌區被評為省級節水型灌區,袁惠渠灌區等5個灌區被評為國家級節水型灌區,全省灌區骨干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4以上。

  用更少的水,灌更多的田、產更多的糧。目前,江西正結合灌區建設規劃,在大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建設中進一步推廣管道灌溉技術。去年全省中型灌區建設項目共計實施管道灌溉約150公裡,今年在建的20個中型灌區項目有12個實施了管道灌溉工程。

  智慧灌區精准配水,水利數字化為奪取糧食豐收添動力

  “我們這裡是灌區末端,上游來水量減少,地裡就會受影響。所以以前一到用水高峰期,我們每天都要至少巡查干渠3次,以防水位過低。”在贛撫平原灌區二灌區厚田電排站,站長鄭裡元指著控制台電腦終端介紹,現在水位一旦低於設定值,系統就會發出警報,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遠程操作系統,控制泵機進行補水作業。

  現在借助灌區的智能系統,鄭裡元的巡查工作更容易了。“我們在總干渠、干渠、支渠、閘口、取水口等位置安裝了超聲波計量設施和可視探頭,實時精准測量流量、水位等數據,觀測輸水和灌排過程,工作人員以此來精准調度水源。同時,閘口也實現智能化調節,可根據水位情況自動抬升至相應高度。”江西省贛撫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供水中心主任姚海軍介紹。

  在贛撫平原灌區供水調度室,灌區各干支渠水量、各區域灌溉需水量、用水量以及天氣情況等數據,全都匯總至信息化平台。“根據這些數據,我們科學制定調配灌溉水計劃,提供給農戶參考。”姚海軍表示,智慧化灌溉等手段可幫助灌區稻田畝均增產10%、畝均增收200多元。

  “智慧水利讓數據採集更可靠、分析更智能、應用更精准,實現精確監測、靈活調控。”江西省防汛信息中心副主任謝敏介紹,近年來江西加快水利數字化轉型,完善水利監測感知體系,實現對各地河流水庫的水位、流量、降雨量、工程安全等要素的自動監測,一大批水情可讀、水量可測、設施可遙控、水資源可調度的現代化灌區加快建成,為奪取糧食豐收添動力。

  在上饒市玉山縣七一灌區綜合管理系統上,該縣氣象信息、水情水位、干渠信息、閘門管控等各類灌溉信息實現一圖顯示、一屏掌控。“灌區可用水量7923萬立方米,有效滿足灌區21.66萬畝秋糧用水需求,為秋糧生產提供水保障。”灌區負責人說。

  “前段時間是水稻產量形成的關鍵期,用好灌水保溫的方法可預防低溫冷害。比如冷空氣活躍時,對水的控制要精准,降溫前,灌水2寸以上,可增溫1—2攝氏度﹔低溫時,晴天可日排夜灌淺水,陰雨天則要灌厚水。”南昌市南昌縣幽蘭鎮高田村種糧大戶陶愛文談起秋糧灌水經驗,頭頭是道。

  “種糧食要時刻關注天氣、田裡水量,過去一天不知道要往田裡跑多少次,忙的時候還要請三五個人幫忙做田間管理。”陶愛文說,如今種糧有了新方法:打開手機,田間墒情、水稻生長情況清清楚楚,直接在手機上開閘放水,放多少、放多久,輸入數字操作即可。眼下,陶愛文種的2270畝晚稻也在收獲,他對奪取今年秋糧豐收信心滿滿。

  數字孿生灌區建設成為江西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重要手段。目前,江西3個灌區被列入水利部數字孿生水利建設試點名單。下一步,江西將加快搭建數字孿生管理平台,構建起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智慧水利體系,通過精准實時掌握供水能力和農田作物不同生長時段的用水需求,實現精准配水。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23日 06 版)

(責編:肖璐欣、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長江流域水資源保障能力不斷夯實(大江大河·關注長江高水平保護②)
  核心閱讀長江流域是我國水資源配置的戰略水源地,在國家水網總體建設布局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通過不斷健全長江流域水工程體系建設,強化流域水工程統一聯合調度,長江流域水資源保障能力不斷夯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