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光谷——
始終堅持科技自立自強
早晨6點,當武漢第一縷陽光洒向光谷,這片518平方公裡的土地逐漸蘇醒,新一天的追光之旅再次開啟。
在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等候多時的中心主任李亮,迎來了當天第一波前來參觀的客人。“在脈沖強磁場的作用下,一塊平面鋁板眨眼間就會變成‘鍋’的形狀,並且當即觸手可摸,這為打造高端新材料創造更多可能。”李亮邊走邊介紹。於2013年建成,湖北這個最早建設、最早投入運營的大科學裝置,如今已經為10多個國家、125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完成了1804項科學研究。
“我們的關鍵核心材料、部件、技術,全都是自主創新,評估脈沖強磁場實驗裝置性能的5個關鍵指標中,我們有4個在全球名列前茅。”李亮自豪地說。
創新是光谷最亮眼的底色。從1988年成立以來,光谷始終堅持科技自立自強,誕生一個又一個驕人戰果:光纖、光電傳輸系統、400G相干商用硅光收發芯片……如今,這裡已成為全球最大光纖光纜研制基地,佔全國市場的2/3、國際市場的1/4﹔也是中國重要的光器件研發生產基地、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基地﹔還是中國最大的激光產業基地之一。“新時代十年,光谷持續推動創新突破、發展突圍、建設突進,地區生產總值接連跨越1500億、2000億、2600億元大關,企業數量從1.7萬家增至12.7萬家,專利授權量增長6.5倍。”武漢市委常委、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杜海洋介紹,截至2022年,光谷已聚集1.5萬家光電子信息企業,產業集群規模突破5000億元。
短短35年,從武漢的“荒地”到發展的“高地”,光谷有天生優勢:背靠武漢80多所高校、百萬大學生。
2017年,武漢啟動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計劃”,隨后光谷連續出台“創業十條”“硬核科技十條”“科創金融新十條”等措施,吸引各類人才紛紛來到光谷創業、就業。近6年,光谷累計留下66萬名大學生,海外留學歸國人員與常住外籍人員近2萬人,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數佔比增長至近80%。
“現在的創新創業環境真好,為我們創新創業提供了全方位保障,我們也更有信心突破新的技術。”56歲創業、今年79歲的達夢數據庫董事長馮裕才說。堅持原始創新,達夢數據庫已掌握主要產品核心源代碼的自主知識產權,推動國內數據庫基礎軟件產業自主發展。
內生創新、革故鼎新,光谷從未停止過爭先的腳步。更多的創新要素將在這裡發生“光合作用”,不斷將光谷的創新向外輻射。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28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