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共商融合 共謀發展

——2023媒體融合發展論壇綜述

本報記者 王 洲 吳 君 陳世涵
2023年11月01日08: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重要指示10周年。10年來,主流媒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全媒體傳播體系不斷完善,黨的聲音傳播得更深更廣,媒體融合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和顯著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再上新台階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征程新使命,新格局新作為。10月27日,由人民日報社與湖北省武漢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媒體融合發展論壇在武漢市舉行。來自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負責同志、中央和地方媒體負責同志、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等500余人共商融合、共謀發展。

  堅持正確方向,擔當文化建設新使命

  論壇開幕式上,一條視頻引人注目。

  從《中國一分鐘》到《數說70年》,從《“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網上展館》到《2021,送你一張船票》……201秒的剪輯,是對300多件中國新聞獎融合報道獲獎作品的回顧,也是對主流媒體十年融合發展之路的回溯。

  與會嘉賓表示,主流媒體的融合產品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關鍵在於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

  中宣部副秘書長湯恆在主論壇開幕式致辭時表示:“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生命線。無論媒體融合發展到什麼程度,媒體形態發生什麼變化,新聞輿論工作在把牢方向導向上都不能有絲毫動搖,必須始終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

  “時習之”等名欄目不斷涌現,“時光博物館”等名品牌屢屢“破圈”……作為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在融合發展的道路上始終堅持導向為魂,發揮主流媒體優勢,加強輿論引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提供強大輿論支持。

  “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政治家辦報和黨性原則,確保全媒體傳播沿著正確導向發展,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不斷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人民日報社總編輯於紹良說。

  “方向是根本,要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互聯網內容建設。”中央網信辦、國家網信辦總工程師孫蔚敏表示,主流媒體要充分發揮媒體融合優勢,當好主力軍、守好主陣地、挺進主戰場。

  10年來,武漢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動市屬媒體深度融合。“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快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進一步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讓正能量更充沛、讓主旋律更響亮!”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郭元強說。

  做好新聞輿論工作,擔當文化建設新使命,主流媒體必須有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優的全媒型人才隊伍。中國記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吳兢介紹,中國記協將進一步創新理念,完善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選,為人才建設樹立新標杆﹔進一步創新服務,加強中國記協媒體融合“智庫”建設,以專業引領推動隊伍升級轉型。

  厚植創新沃土,緊抓機遇應對挑戰

  在2023媒體融合發展論壇“智融未來”·AI成果展示會“AI之夜”現場,京劇演員與虛擬數字人“跨屏合作”,一段《新定軍山》引來叫好聲不斷。惟創新者強。與會嘉賓認為,新征程上,必須寫好創新這篇大文章,讓媒體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一批展現創新成果的新聞產品不斷走進公眾視野。論壇上,一個個鮮活的創新案例讓與會者眼前一亮。

  在“融合十年:機遇與挑戰”分論壇上,長城新媒體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王悅路帶來內容創新的經驗:“我們堅持聚焦百姓願望、找准百姓視角、樹牢百姓態度,對時政新聞中的專業術語、抽象理念進行通俗化解讀,用大白話講清大道理,讓外行也能看懂門道。”

  技術創新方面,新華社副社長劉健表示:“新華社始終保持對現代信息科技的敏銳性,牢牢把握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堅持技術有效賦能,努力走在融合發展第一方陣。”

  創新還體現在運營模式中。長江日報運行的武漢城市留言板是武漢市民熱線12345的網絡入口,已有160多家單位入駐﹔山東省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好“五大中心”,搭建群眾愛用的“一站式”掌上服務平台……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副台長胡勁軍認為,主流媒體需不斷推進從終端技術、內容生態到傳播渠道、生產平台全方位的轉型升級,探索建立“服務+”的運營模式,向著平台化、生態化、人本化、社會化發展的媒體持續深度融合。

  創新帶來融合發展的機遇,也帶來急需應對的挑戰。針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暴露出的網絡安全等風險問題,國家網信辦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實現促進創新和規范治理相結合。

  在“智慧融媒:趨勢與前沿”分論壇上,傳播內容認知全國重點實驗室宣布正式成立科技倫理委員會,以更好履行科技倫理管理主體責任。“此舉將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向真向善,引領人工智能科技倫理體系創新發展。”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方師師說。

  拓展平台渠道,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大力推動國際傳播守正創新,作出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傳播體系的重大部署。與會嘉賓認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媒體融合發展的應有之義。

  建設老撾南塔河1號水電站、中老鐵路外部供電項目……南方電網公司推進瀾湄區域電網建設,見諸海外媒體的報道超1萬篇次。

  “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有太多精彩的故事,急需用融通中外的精彩敘述對外傳播開來。”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表示,“要積極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深化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出中國味。”

  “國際傳播:交流與交融”分論壇上,武漢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朝安介紹,近年來,武漢深入挖掘當地傳統文化特色,開展各類對外交流活動,推動舞台藝術、書法、繪畫等文化項目走出去,更好地促進文明互鑒,增進民心相通。

  講好中國故事離不開構建平台。武漢的長江國際傳播中心、雲南省南亞東南亞區域國際傳播中心、黑龍江黑河市等邊境口岸城市的“邊境之窗建設工程”……不同地區、不同特色的國際傳播平台讓人眼前一亮。

  中國日報在融合發展中不斷完善全媒體傳播渠道,強化打造自主可控的傳播平台,同時加快借力發展,中國觀察報覆蓋500萬海外主流受眾。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孫尚武介紹,中國日報把深度融合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加快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強化以媒體深度融合賦能國際傳播,以高質量融媒產品佔領和引導國際輿論主戰場。

  (本報記者曹樹林、馮華、田豆豆、周小苑、史鵬飛、宋靜思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01日 14 版)

(責編:周雯、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