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唱響校園主旋律 五育並舉促發展
近年來,湖北省恩施市廣大教育工作者進一步凝聚共識、高位謀劃、主動作為,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明確育人功能和職責定位,共同探索“五育並舉”新路徑,涵養文化育人新導向,努力打造亮點、樹立品牌、做出特色,奮力推動恩施市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德育為本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就是德育工作,一位優秀的班主任,就會誕生一個優秀的班級,隨著時代的發展,班主任的挑戰越來越大,隻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當下教育的發展,以后我們將搭建多樣性平台,提升德育工作實效。”10月24日,在恩施市小渡船街道辦事處2023年秋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提升培訓上,中心學校負責人龍在興說。
教育為本德育先行。恩施市積極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徑和新方法,通過“家、校、社”合力育人新機制、課內課外全面育人新體系、德育教學合力育人新課程,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制教育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恩施市龍鳳鎮民族初級中學以“抓‘十好’規范,育美麗學生”為德育載體,提出“生活即德育”理念,開發德育校本課程,創造性地提煉出“健好體、上好課、掃好地、吃好飯、睡好覺、走好路、乘好車、飲好水、著好裝、上好網”等“十好”校內外學習和生活規范,營造規則與自然、秩序而詩意的育人氛圍,學生言談舉止優雅大氣,生活能力、綜合素養大大提升。恩施市硒都民族實驗小學科學構建內容完善、載體豐富,常態開展接地氣、生靈氣、有力氣的“和美德育”課程體系,形成“和美德育時時行,和美成長日日新”的德育工作經驗,開設“心靈律動”課程,將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生活化的開發,講述“校園最美故事”。兩校德育工作皆入選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典型經驗。
10月30日至31日,恩施思源實驗學校組織八年級學生走進宣恩縣彭家寨研學旅行,感受詩裡田園、體驗傳統文化,識華中藥庫、傳中醫國粹,讓學生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我們要站在基礎教育改革的高度,把握新時代中小學德育工作要求,找准新時代中小學德育工作切入口,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努力形成整體性、全面性、系統性的大德育格局,提高新時代中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恩施市教育局負責人在該市德育工作研討中提出要求。
智育為重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5月9日,恩施市小學高質課堂“532”賽課活動在施州民族小學舉行,此次賽課涉及語文、數學、道德與法治、英語、科學、音體美綜合學科等,19個鄉鎮辦處中心學校、6個市直小學共150名小學教師在施州民族小學、湖北民族大學附屬小學、恩施市實驗小學、恩施市硒都民族實驗小學、高旗實驗小學、思源學校等地進行比賽,各學科優質課脫穎而出。11月2日,從湖北省教育廳官網獲悉,恩施市在全省基礎教育精品課遴選活動中獲獎120節,推送教育部參評66節,獲獎數量和質量居全省縣市第一。
恩施市始終注重發揮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各學校通過“全員賽課”“一課一研”“新課程新教材研討活動”“教研備課組長論壇”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濃厚學習新課標、鑽研新教材的教研文化氛圍。針對部分學生智力突出、學習欲望強烈的特點,各學校在課后托管服務中成立學習興趣小組、天文小組、數學研討班、物理發明實驗室、法律活動中心、英語口語角等業余學習集體,還定期組織學生撰寫科研小論文,大膽發表自己對科學的見解和看法。
恩施市教育局以“增效減負”為主題,從課堂教學、作業設計和作業管理等方面,對該市200余名校長、研訓員和教師進行理論和實踐指導,組織全市100余名優秀教師,設計作業范例130多個,並在全市義務階段學校推廣應用,努力構建“一校一品”的作業設計和管理體系,力求做到減負減量不減質。
推進教聯體建設,城鄉共贏。恩施市深入推進教聯體辦學模式,實行城區學校與鄉鎮學校教師互派、教研互動、信息共享,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縮小城鄉間、學校間辦學差距。全力實施“三高一知六環”課堂建設,將任務導學、活動促學、互動研學、學力延伸等六個步驟進入課堂,著力建設高尚課堂、高智課堂、高質課堂,實現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目前,該市已建立省級教聯體試點2個,州級試點2個,市級試點23個,覆蓋學校121所,惠及學生6.9萬名。
體育為基 塑造強健體魄和意志
3月31日,“奔跑吧·少年”2023年恩施市青少年系列校園聯賽啟動,賽事歷時8個月,涵蓋恩施市所有中小學,5000余名運動員以小學、初中、高中為單位分組參與輪滑、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田徑、游泳、足球、籃球八個大項的角逐。
“舉辦青少年系列校園聯賽,是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需要,是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需要,是不斷深化體教融合、提升恩施市競技體育運動水平的需要。”9月16日,恩施市“奔跑吧·少年”2023年青少年系列校園聯賽足球賽在市體育中心開幕,開幕式上,恩施市教育局主要負責人致辭說,足球運動可以讓青少年學生強身健體,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培養文化涵養和堅強意志。
“無運動不青春,無體育不一中,每天的大課間、每周的體育課,還有體育藝術節活動,不僅為我們身心減壓減負,更為我們學習提質增效。”大課間間隙,恩施市第一中學高二年級小楊同學興奮地說。
恩施市硒都民族實驗小學大課間創編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園集體舞《和美校園種理想》,民族操融入銅鈴舞、擺手舞、蓮響舞、清江舞、木棍舞、秧歌舞、茅古斯舞等恩施土、苗文化元素,既讓學生鍛煉了身體,也讓傳統少數民族文化得到傳承。每天的校園大課間,師生伴著歡快的民族音樂踏歌起舞,校園裡涌動著生命的律動,演繹出生命的狂歡。
體育乃健康之本。近年來,恩施市教育局以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增強綜合素質為目標,貫徹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落實國家“雙減”政策,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以體育智、以體育心、以體育人,以“讓體育成為學校特色”為目標,大力開展陽光大課間運動,扎實落實各學段體育教學,積極開展分年級主題體育活動,讓學生在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目前,恩施市20余所中小學校被命名為市級體教融合示范校,12所中小學校獲得湖北省體育傳統特色學校稱號。
美育為要 落實美育浸潤行動計劃
“芭蕉侗族鄉舉行‘舞動芭蕉·悅享校園’師生藝術節展演活動,全鄉19所學校上演25個精彩節目,展演直播吸引了20余萬線上觀眾,尤其是芭蕉民族中學的板凳龍節目,充分展現了芭蕉鄉非遺傳承的地域特色。”恩施市芭蕉侗族鄉教育黨工委書記陳紅說。
搭建常態化開展學校藝術節、美育展和“大家唱大家跳”藝術展演活動等平台,為恩施市全體師生在各級各類藝術展演中綻放光彩。《“玩”出了名堂—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學“玩儺吧”工作坊案例》入選全國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展﹔取材於土家族人生產勞動、日常生活、戰斗和傳說的《土家擺手舞》被恩施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帶進國家大劇院。
在湖北省第十二屆黃鶴美育節活動中,恩施市有2節優秀音樂美術課、5件優秀文藝節目、13件優秀美術作品、10件中小學美育改革創新案例和1件最美學習生活環境案例獲得表彰,恩施市教育局獲得“優秀組織獎”。
“我們在全市學校推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深化藝教融合,旨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具備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具有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給每個學生一個舞台,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打造‘人人有特長,個個會才藝’的美育教育模式,為學生終身發展和未來幸福奠基。”市教育局主要負責人說。
勞育為本 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清明節前夕,恩施市硒都民族實驗小學立足3000平方米的“和美農庄”勞動教育基地,開展新時代勞動教育探索與實踐。班主任為學生講解農作物的種植歷史、營養價值、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等,帶領孩子們清除雜草、平整土地、挖坑栽苗,種下春天的希望。鬆土、澆水、保墒……孩子們聽得認真,干得起勁兒,在勞動實踐中體會勞動的價值,收獲成長的快樂。學校還研發了系列項目式學習課程,如“農庄小經理”“節氣在農庄”“話說農庄事”“漫畫農庄美”“信息小農園”“和美農科院”等。
恩施市各中小學校充分拓展學校環境育人功能,對校園空余土地進行重新安排歸置,引領學生上好勞動課,種植的糧食作物有玉米、土豆,油料作物有花生、向日葵,蔬菜作物有蘿卜、白菜、韭菜、大蒜、香蔥、辣椒、黃瓜、西紅柿、茄子、蘿卜、油麥菜等。據不完全統計,恩施市參與勞動教育的學校有80余所,教師有600余人,累計參與學生6萬多人次。
在此基礎上,恩施市還開發了涵蓋技能訓練、學科滲透、班級創意、家庭體驗、基地拓展、社會實踐等六大類勞動教育校本課程,引領孩子們在勞動實踐中提升生活技能,幸福成長。
在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恩施市進一步完善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細化了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勞動與社會實踐五個方面的評價內容和要求,引導廣大教師樹立正確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教學方式,更加關注學生的關鍵能力、基本品格的培養,引領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特色鑄造品牌,改革提升內涵。“新時代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既要避免單一或片面的畸形發展,也不能搞‘齊頭並進’,而是要在發展中走向全面,實現‘五育’之間的有機統一 。”恩施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郭辛林、梁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