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為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本報記者 吳秋余
2023年11月05日07: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形勢,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如何理解這次金融工作會議的重大意義?怎樣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怎樣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記者採訪了相關部門和專家。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

  記者:怎樣理解這次會議的重大意義?如何貫徹落實好會議的部署要求?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是黨的二十大之后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金融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金融問題的重要創新成果,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這次會議的召開,體現了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視,會議對未來一段時期做好金融工作做出全面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好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必須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同當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對金融本質規律的認識不斷提升到新高度,持續推進金融事業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

  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副主任傅勇:這次會議用“八個堅持”系統闡述了堅持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精髓要義,明確了金融工作怎麼看、怎麼干,既有世界觀,又有方法論,是我們黨對金融本質和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必須認真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期,金融工作要以“八個堅持”為指引,健全中國特色現代貨幣政策框架,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為經濟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增長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准確把握貨幣信貸供需規律和新特點,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

  記者: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如何為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鄒瀾:推動金融更好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服務,要健全中國特色現代貨幣政策框架,加快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建設,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我們要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既滿足經濟發展需要,也堅決不能讓老百姓的票子變“毛”,要守護好老百姓手裡的錢袋子。

  與此同時,要積極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准確把握貨幣信貸供需規律和新特點,總量上合理增長,結構上有增有減,節奏上平穩適度,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

  溫彬:這次會議提出,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為貫徹落實這一要求,今后一段時期,貨幣政策取向將保持穩健基調,繼續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在總量上,要繼續通過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切實降低融資成本﹔在結構上,要繼續加大對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企業等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繼續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持續優化信貸結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記者:下一步,如何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局長李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通過改革、調整和優化金融供給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務。

  一方面,要推動金融機構改革,促進規范健康發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要通過優化金融機構布局,構建由銀行信貸、債券市場、股票市場、風險投資等組成的全方位、多層次金融支持服務體系,持續改善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三農”等領域金融服務。

  另一方面,要促進金融市場發展,優化融資結構體系,改善金融服務效率,推動貨幣、外匯市場發展,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擴大金融高水平開放,提升金融服務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水平,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高跨境人民幣業務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鄒瀾: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持續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引導融資成本持續下降,加強外匯市場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同時,要優化資金供給結構,強化對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等的金融支持。

  傅勇: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要通過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不斷優化金融機構布局、市場融資結構、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更好服務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需要強調的是,金融是持牌經營行業,要將金融創新發展全面納入市場化法治化的軌道,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制,做到對金融風險的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

  溫彬:這次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這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指明了方向。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實現創新成果的不斷涌現與充分轉化,就需要更加完善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和金融科技賦能機制,科技金融發展至關重要﹔做好綠色金融,要加快完善綠色金融體系,不斷提升服務綠色產業發展能力,積極發展碳金融,支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當前,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的普惠性、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我國人口老齡化規模大、程度深、速度快,帶來經濟增長和養老負擔雙重壓力,為實現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發展建設養老金融刻不容緩﹔隨著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日益深度融合,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蓬勃發展,未來在我國數字經濟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的趨勢下,金融業數字化轉型也要不斷深化,從而以數字金融創新來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05日 02 版)

(責編:肖璐欣、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