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鄖西縣:小流域“治”出大“錢景”
銀色的鰱魚、青黑色的青魚和鳙魚、茶黃色的草魚……放魚養水,水清魚躍。日前,200多萬尾魚兒歡快地游入天河、漢江、金錢河,修復涵養漢江水系水生生物資源,維護水生態系統健康。
一方好山水,滿眼皆覆綠。晚秋的湖北省鄖西縣,隨處可見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一條條河流,水清河岸綠,一幅和諧美麗的田園風光。美景的背后,是鄖西小流域治理治出的大“錢景”。
天河流域山清水秀。黃江平攝
“小河清”帶來“大河淨”
“嘩嘩嘩……”在鄖西縣觀音鎮劉家灣村,種滿了大聚藻、菖蒲、美人蕉等,可別小看這些植物,它們也是污水處理“設備”之一。據介紹,污水經管網進入處理站,經過格柵池、調節池、厭氧池、耗氧池,攔截掉固態物質之后,再經過這些植物層層吸取過濾,達到國家排放標准后,儲存用於農田灌溉再淨化,進一步減少排放量,提升水質安全。
“採用微動力一體化設備和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藝,日處理生活污水20多噸。”劉家灣村黨支部書記楊飛說,全村鋪設污水管網5公裡,建成污水微動力處理設施3個,實現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全覆蓋。
近年來,劉家灣村搶抓天河下游水生態修復機遇,全力推進村域環境整治,共開展18次河道、溝渠、塘壩整治活動,實施水體生態整治建設7處,完成河道清淤疏浚3000余米,推進廁所革命1441戶。正是小流域治理的快速推進,讓昔日一個個平凡的小山村成為游客打卡觀光的美麗景點,劉家灣村所在的天河流域下游成為國家AAAA級景區。
鄖西縣是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該縣採取堤防加固、河道疏浚、生態修復、濕地保護、濱水生態步道建設等工程,有力提升了區域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水體生態功能。“十四五”以來,該縣投資15.6億元,完成天河、金錢河、麥峪河等10條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形成天河農旅一體化、上津水體景觀、田園沙溝等一批特色的水生態治理模式,“小河清”帶來了“大河淨”。
“生態美”引來“群鳥棲”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徒步在鄖西縣城關鎮天河綠道,一群群白鷺翩翩起舞,它們時而踱步覓食,時而展翅高飛,一幅人鷺和諧相處的生態畫卷映入眼帘。
天河流域水清魚躍、白鷺嬉戲之景。賈庚春攝
白鷺見証了這裡美麗的生態環境,也成為一道亮麗風景。“這幾年,白鷺又飛回來了,而且越來越多!”從小在天河邊長大的陳長青欣喜地展示著自己用手機拍下的一段視頻,“幾十隻白鷺翩躚起舞,伴著清澈的河水,在蘆葦叢裡或追逐嬉戲,或駐足傲立。”
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因對居住環境要求極高,被譽為“環保鳥”。
工業治污、農業面源治理、生態公益林保護、生活污水治理、中小河流與村庄環境整治、退漁還湖、水美鄉村……鄖西縣堅持水陸統籌、水岸同治,一系列既治標又治本的“組合拳”的實施,環境美了,空氣清新了,水淨魚豐,引來白鷺、白冠長尾雉、白鶴等150多種珍稀野生鳥類在鄖西安營扎寨。
據鄖西縣野生動物保護監測數據顯示,縣內棲息的海南鳽、金雕、白冠長尾雉、白鶴等國家Ⅰ級保護鳥類4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31種。
鄖西縣堅持以流域片區為單元,以“四水”共治為抓手,用系統思維統籌水的全要素治理和流域全生命周期治理。
如今,天河流域水清岸綠,水鳥翩躚,白鷺成為鄖西縣城的“常客”,在天河流域、金錢河流域、仙河流域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高顏值”換來“高產值”
“在這裡,我感受到了詩和遠方!”11月3日,來自陝西省旬陽市的游客尚明感慨地說,鄖西天河之旅不僅讓身體得到了徹底放鬆,而且讓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聽鳥鳴山澗,看天河清溪流泉,品鄖西正宗馬頭羊湯,住羊村的民宿,遠山近水皆是風景,心裡無比安寧!”
治一方水土、美一方家園、興一方經濟。天河之畔的鄖西縣城關鎮羊村秀美山水帶來了“流量”,還利用“馬頭山羊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展示地、牛郎庄和織女坊民宿等產業,把“流量”變為“留量”,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飯,年人均收入10萬元以上。
“生態好了,家園美了,旅游的人也越來越多,年接待就餐游客1萬多人,收入70多萬元!”羊村許家大院農家樂負責人許丹樂呵呵地說。
地處秦巴山區腹地“九山半水半畝田”的鄖西縣,境內6500多個大小山頭和3000多條河流交融匯聚,286個行政村基本呈溝、坡、灣等地形地貌。多山、多嶺、多溝,既是制約因素,也是良好生態因素。
鄖西縣結合小流域治理,根據坡、溝、灣的實際,發展“溝域經濟”,推動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今年,該縣發展食用菌3800萬余袋,發展蔬菜25萬余畝,中藥材基地總面積18萬余畝,發展木本油料21萬余畝,一批農戶依靠小流域治理走上產業致富路。(鄒景根、高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