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大舉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當代大學生的歷史責任”學術研討會

研討會現場。
11月25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當代大學生的歷史責任”學術研討會在中南民族大學學術交流中心舉行。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湘潭大學等1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共計200余人參加會議。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怎樣培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進行了深入研討。
中南民族大學黨委書記邊境表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新時代新征程,民族高校怎麼回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既要發揮好自身優勢,持續健全學校一體化育人格局,更要強化各方協同聯動,匯聚起人才培養的強大合力。
湖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愛國表示,當代大學生應當勇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擔時代重任,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爭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希望中南民族大學以推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為契機,充分利用好、發揮好民大的資源優勢,持續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經驗總結、發揮典型示范,在服務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領域爭創一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的民大之路。”湖北省教育廳思政處負責人表示。
中南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李金林表示,為講好“大思政課”,中南民族大學營造了人人育人、處處育人、時時育人的協同育人良好氛圍,同時積極加強思政工作隊伍,打造朋輩互助隊伍。學校將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將人才培養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提高學生工作水平,努力辦好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高水平現代化綜合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黎海波教授圍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的賦融、賦能和賦效”這一主題,從數字技術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賦融、賦能、賦效的三重邏輯進行深刻剖析,提出數字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應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充分認識數字技術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有效發揮數字技術的正向驅動作用。(文/圖 宋欣澤、石夏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