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形態深度融合 湖北電網筑起安全防護“金鐘罩”

11月28日,筆者走進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調度控制大廳,隻見值班人員肖劍書正緊盯著電腦屏幕,應用交流—直流—新能源深度融合下的受端電網安全主動防御關鍵技術,對全省電網系統運行分布圖的電壓、負荷情況進行監控。針對發現的異常問題提前進行預警,實行全過程主動安全防御,為區域大電網筑起安全防護“金鐘罩”。
湖北電網是三峽外送的起點、西電東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樞紐和全國聯網的中心,共有16條超特高壓交流線路、3條特高壓直流線路與毗鄰的河南、湖南、江西、重慶、陝西等省市相連,已經成為以1000千伏電網為核心、500千伏電網為骨干的現代化大電網。另外,伴隨近年來湖北省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其間歇性、波動性和隨機性的特點,給湖北區域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挑戰。
國網湖北電力調控中心總工程師李大虎表示,伴隨華中“日”字形特高壓交流環網建成,湖北“五交五直”特高壓“大動脈”全面暢通,全面形成“交直流混聯、送受端並存、微電網共生、多主體互動”電網形態,不再是單一封閉系統,而是開放互聯的能源網絡,面臨更多的安全風險。若超特高壓電網在運行中沒有及時處理各種隱患,極易產生“連鎖反應”,造成大面積停電事故。
為提升電網系統“抗風險”能力,國網湖北電力會同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歷時八年,圍繞直流輸電遭受強沖擊下電網安全的迫切需求,攻克多項專業壁壘,創新構建應對直流強沖擊的事前精准預警—事中緊急遏制—事后協同抵御的電網全過程主動安全防御體系。提升電網的抗打擊能力,顯著增強湖北地區電網系統應對直流輸電強沖擊的水平,保障超特高壓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據了解,該技術猶如電網系統“防身術”,攻克了交直流輸電和新能源高滲透電網主動安全防御的關鍵難題,成功遏制了超特高壓電網單一故障的緊急響應。避免“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旦交流、直流和新能源三種輸電形態出現線路放電、對地距離不夠等隱患,該項技術立即進行防御保護。防止處理不當而引發的系統性連鎖故障,立即對異常的輸電線路進行切除,防止直流閉鎖引發交流系統故障,保障大電網安全運行。
當前,該技術成果科研團隊已制定國家/行業標准2項、授權發明專利37項,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榮獲2023年度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創新一等獎,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有力支撐湖北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劉幫、饒渝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