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湖北武漢:貼近群眾工作前移 多元化解矛盾糾紛

2023年12月15日08:38 |
小字號

“聽說這裡有免費的法律咨詢,我想反映一下我家裡的情況。”在武漢市漢陽區建港社區“陽小驛”戶外工作者驛站歇腳時,環衛工人陳大姐向值班人員反映自己長期遭受丈夫家暴卻因文化程度不高不知道如何維權的事情。值班人員為陳大姐聯系了驛站的值班律師,在多方幫助下,陳大姐辦理了離婚手續,開始了新的生活。

“‘陽小驛’本來是免費為戶外工作者提供便捷服務的驛站,后來聯合政法部門升級成為了‘陽法驛站’,安排律師、民警、調解員、網格長每周四輪流值班,為社區群眾提供家門口的法律咨詢、法制宣講、矛盾調解等服務。”建港社區副書記石敏介紹,“轄區內的簡單矛盾糾紛通過‘陽法驛站’分流調處,已化解矛盾糾紛20余件。”

“陽法驛站”是武漢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武漢探索完善一站式運行、多元化聯動、智能化支撐的“大調解”新機制,努力把矛盾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通過工作前移,及時為群眾紓難解困。

陣地前移 一站式受理訴求

走進武漢市江岸區綜治中心(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這個3300平方米的區域內,設立了涉企糾紛調解室、知識產權調解室、遠程調解室等6個功能室,江岸區法院選派法官團隊和特邀調解員常駐,“嵌入式”提供訴前調解、訴調對接、指導立案、快審速裁等服務,該中心成為了一站式解紛的終點站。

武漢市江岸區某小區83戶業主以物業公司服務不到位為由拒交物業費,物業公司提起訴訟,法院判決業主按原標准70%繳費,業主不認可該審判結果。鑒於事態有升級的趨勢,2023年3月,江岸區綜治中心(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介入,召集房管、司法及街道抽調專人組成調解小組開展實地調查。調解小組制定針對性方案,逐一向業主、物業雙方講法律說政策,雙方態度逐漸緩和。在聯調委、法院的推動下,調解小組趁熱打鐵、搭建平台,組織業主代表和物業公司面對面座談,雙方最終各讓一步、達成共識。調解小組並未止步於此,再次走進小區開展物業普法宣傳,調處一起、教育一方,2023年7月底,該糾紛成功化解。

江岸區法院立案庭庭長黎赪介紹:“在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的調解隊伍中,既有律師、退休法官、退休司法工作人員,也有心理咨詢師、退休教師、社區網格員等,涵蓋教育、法律、家事、金融等各行各業。爭取讓群眾‘隻跑一地、隻進一門’。”

武漢市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模式,推動各級綜治中心與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一體化建設、實體化運行,打造群眾訴求表達、糾紛化解的前沿陣地。目前已建成市、區、街(鄉鎮)、社區(村)四級綜治(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3503個。

力量前移 完善調解組織體系

“矛盾糾紛無小事!每次調解前,我都會與當事人聊一聊,聽一下他們的心聲,也讓他們能更信任我。”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司法所所長易慶洪分享著自己的調解經驗。

幾年前,為化解一起土地界址問題產生的鄰裡糾紛,易慶洪與個人品牌調解室成員一起連續奔波忙碌了半個月,為了解詳細情況,能“對症下藥”地解決問題,他找雙方當事人進行調查談話二十多次。白天他們奔走在農村第一線,了解雙方土地問題的來龍去脈,晚上做好分析和調整化解方案。憑借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易慶洪個人品牌調解室運用“情、理、法”三管齊下,一步一步打開雙方的心結,最終定分止爭,妥善處理了這起糾紛。

易慶洪個人品牌調解室是黃陂區司法局打造的調解品牌,自成立以來,提供法律咨詢5300余起,調處重大疑難糾紛12起,調處矛盾糾紛410多起,化解信訪積案5起,總涉案金額3500余萬元,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

武漢推動調解力量資源向基層一線下沉延伸,完善全領域、廣覆蓋的“大調解”組織體系。目前,全市有3640個人民調解組織、重點領域198個專業調解組織、2萬余名調解員扎根基層開展調解。

此外,武漢市還利用好下沉黨員干部力量,選派200支政法先鋒隊、2050名先鋒員,對口做好矛盾化解、治安防控、鄉村治理等工作。今年4月成立的資曉露先鋒隊,9名隊員均來自武漢市漢陽區檢察院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三大檢察業務條線和數字檢察攻堅隊骨干。自成立以來,資曉露先鋒隊已下沉社區51次,完成先鋒報事48次,認領任務並為民辦實事46次。

平台前移 智能化高效處置

“原來我們文書出來了,要打印紙質文書、要跑到當事人家裡去送達,現在一鍵即可電子送達,法官和當事人都能‘一次不用跑’了。”武漢市武昌區人民法院殷法官說道,“全流程訴訟服務可以說是真正實現了‘對內服務法官、對外服務辦事群眾’。”

2019年,武漢法院與武漢郵政公司共建電子呼叫中心、集中打印中心,搭建集約化、智能化送達平台。今年來,“區塊鏈+電子送達”已完成電子送達200萬次,電子送達率突破85%。

武漢法院打破傳統訴訟服務模式下,司法供給與司法需求不匹配的難點,應用“區塊鏈+”平台,提升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除了“區塊鏈+電子送達”外,還有“區塊鏈+網上立案”,以區塊鏈數據存証技術應用為驅動,簡化網上立案流程、實現千件案件同時立,提升立案效率。“區塊鏈+在線調解”,發生矛盾先在網上訴前調解,調解成功在線司法確認,不但溝通零成本,調解協議還有履行保障,讓群眾足不出戶解糾紛。“區塊鏈+律師調解令”可在線申請、在線審批、在線反饋,大幅提升律師調查令的申請效率。“區塊鏈+生效証明”實現生效文書數據共享,當事人可以“一次不用跑”。

武漢法院“區塊鏈+”應用是該市平台前移,科技賦能調解工作的縮影。

武漢市創新開展市域大數據平台建設,整合各類數據,構建數據分析模型420余個,日均自動研判各類信息4.5萬條。

除了實時動態預警,武漢市還強化全時服務,在“武漢微鄰裡”平台上開設“法指針”線上法律服務功能,5016名律師網上入駐,實行法律咨詢服務快答、糾紛指派快到、矛盾調處快應,年均解調糾紛3.3萬起。

“自‘法指針’上線以來,全市社區律師累計提供線上咨詢總量超24萬件,響應率為100%,平均響應時間不到6分鐘。”武漢市司法局律師工作處處長樊靜說。

武漢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市將繼續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努力提升矛盾糾紛化解能力水平,切實維護全市社會平安穩定,為加快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推進武漢高質量發展營造更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責編:周倩文、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武漢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舉行 郭元強主持並講話 盛閱春當選武漢市市長
  6月24日,武漢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舉行。 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大會執行主席郭元強主持會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