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越是開放,越能惠及各方”

本報記者 龔 鳴 張朋輝
2023年12月19日07: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改革開放45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也積累了許多有益經驗。中國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典范。”上海合作組織前秘書長、烏茲別克斯坦前外交部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堅持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穩步前行,相信中國將取得更好發展,也將為地區和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諾羅夫長期關注中國發展並多次訪華。“中國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採取循序漸進、先試點后推廣的方式,這很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經驗值得總結。”他表示,通過改革開放,中國成功實現從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充分挖掘發展潛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1萬億元。無論是沿海城市,還是內陸城市,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自身發展道路樹立了榜樣。”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跡。”諾羅夫說,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重視社會保障,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諾羅夫擔任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期間,到訪過中國20多個城市,見証了中國式現代化給各地城鄉面貌帶來的顯著改變。諾羅夫舉例說,貴州曾是中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如今不僅擺脫貧困,還擁有中國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等,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正帶動當地經濟蓬勃發展。諾羅夫曾參觀貴州省黔西市化屋村,當地民眾從事農產品加工、包裝、網絡銷售等,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

  諾羅夫表示,中國改革開放還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發展經驗。比如,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等﹔鼓勵科技創新,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電動汽車等新技術領域快速發展,在綠色經濟、清潔能源等領域具有領先優勢﹔重視人才培養,人才儲備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這些經驗都值得烏茲別克斯坦等發展中國家深入學習,我們從中國的發展成就中受益匪淺。”

  在諾羅夫看來,中國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還致力於推進開放合作、促進互利共贏,共建“一帶一路”就是很好的例証。該倡議聚焦發展問題,推進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領域合作,搭建了重要的國際合作平台,中亞國家積極參與並廣泛受益。諾羅夫說,古絲綢之路促進了商品、人員往來,如今共建“一帶一路”帶來了更多發展繁榮的機遇,在遏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促進人文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到2030年,中國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共建‘一帶一路’的實踐進程說明:越是開放,越能惠及各方。”

  諾羅夫認為,從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到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都凸顯中國倡導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等理念。目前,全球發展治理遭遇困難和挑戰,地緣政治沖突加劇,中國提出並推進落實三大全球倡議,為人類應對共同挑戰提供了中國方案。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19日 03 版)

(責編:周雯、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改善空氣質量 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近日,國務院印發《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了今后一段時間大氣污染治理的工作重點和行動舉措。《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1%以內﹔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10%以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