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增強新時代青年文化自信

劉雙 賀宏偉
2024年01月09日15:25 |
小字號

10月7日至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文化思想。

這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新時代青年肩負著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更要矢志不渝的堅定文化自信,才能成為驅動中華民族加速邁向偉大復興的磅礡力量。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斷整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資源,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教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產業,使青年汲取堅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代言人”。

整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資源,厚實增強新時代青年文化自信的根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資源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既是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又是新時代青年堅定文化自信的底氣來源。要深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資源,為新時代青年堅定文化自信筑牢堅實根基。第一,要傳承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長河中淘洗出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新時代青年“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准則,通過深入研究古代典籍、歷史文物、傳統建筑等,將其中的哲學思想、道德理念等提煉出來,以數字圖書館、虛擬博物館等形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闡發其時代價值,使青年在文化傳承中接受優良道德傳統的潤澤,不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建設。第二,要弘揚近代以來黨領導人民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中孕育而成的革命文化,培育新時代青年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通過充分發揮革命聖地、紅色故事等革命文化載體的作用,開展“重走長征路”“瞻仰烈士陵園”“宣講革命故事”等活動,引導新時代青年以先輩為榜樣,不忘過去的苦難輝煌,將革命精神發揚光大,扛起時代重任。第三,要發展黨領導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過程中形成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新時代青年充分汲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大力量。通過深入挖掘誕生於社會主義探索和現代化建設時期的重要精神,加大對典型案例、英雄人物、時代楷模的宣傳,鼓勵引導青年積極參與志願服務、社會公益、勤工助學等主題實踐活動,深化青年對“航空航天”精神、“偉大抗疫”精神、“北京冬奧”精神等的理解,並在實踐活動中創造出新的時代精神。

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教育,拓展增強新時代青年文化自信的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教育是實現“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目標的重要環節,也是新時代青年堅定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徑。要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教育,為青年播下文化自信的種子。第一,要抓好家庭教育“首陣地”。家庭教育是青年接受教育的首要路徑,對新時代青年堅定文化自信起先導作用。一方面,要立足於優良家風,向青年傳遞家國情懷,通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家風文化,發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文化,從中汲取精華,形成新時代文明家風,使青年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樹立家國一體意識,強化家國認同﹔另一方面,父母要嚴於律己、言傳身教,通過培養自身良好的讀書習慣,向青年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引導青年認識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第二,要抓好學校教育“主陣地”。學校教育是青年接受教育的主要路徑,對新時代青年堅定文化自信起主導作用。一方面,要立足於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向青年彰顯高校精神,通過建設校園文化景觀、加強校史教育、保持良好校風,營造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使青年潛移默化地樹立文明新風、涵養道德品行、升華精神境界﹔另一方面,教師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通過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中,確保向青年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幫助青年建立社會主義所提倡的價值體系。第三,要抓好社會教育“全陣地”。社會教育是青年接受教育的終身路徑,對新時代青年堅定文化自信起引導作用。一方面,要立足於積極的社會輿論環境,為青年筑牢意識形態安全屏障,通過運用高速發展的網絡傳媒,把握媒體話語權,強化主流輿論宣傳,引領思想輿論導向,營造更加積極健康的社會風尚,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青年的凝聚力和引領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媒體的監管,提升媒體的基本素養,通過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對待發布的網絡內容進行嚴格審核,使媒體宣傳透明化、合法化、科學化,同時廣大媒體應不斷加強自我道德約束,將宣傳教育的重點內容放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選擇上,堅決抵制流量經濟引發的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不良價值觀的侵蝕,堅定青年的理想信念和自信底氣。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產業,打造增強新時代青年文化自信的載體。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產業,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成為新時代青年堅定文化自信的支撐力。要驅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產業加速發展,為新時代青年堅定文化自信提供平台支撐。第一,要特色發展文旅產業。文旅產業以文化融合提升旅游的價值魅力與人文旨趣,以旅游興旺推動文化繁榮、賦能青年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要在保護的前提下整合當地文化旅游資源,抓住獨到的自然、人文特質,從中提煉具有較高觀賞價值、藝術價值、教育意義等的文化元素,營造獨特的文化氛圍,例如建立國家公園、文化古鎮、自然景區等,使青年在游玩過程中感受地方的風土人情,切身認識祖國大江南北風格迥異的文化特色,增強青年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第二,要創新發展文娛產業。文娛產業植根中華文化沃土,綻放新時代文藝之花,滿足青年精神文化需求。要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資源,並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打造青年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例如《唐宮夜宴》用5G+AR技術將盛唐風貌“遷移”到當下,《數字藏經洞》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點擊中得以體驗千年文化積澱等,讓館藏的文物、古籍的文字從歷史中“走出來”“活起來”,使青年在寓教於樂的過程中接受中華文化的陶冶熏陶。第三,要多元發展文創產業。文創產業對中華文化遺產進行二次創作,激活中華文化的生命力,使青年更為直觀地感受其中蘊含的價值觀念與人文精神。要充分推動政府、企業、青年等多元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與合作交流,實現優勢互補。首先要加強政府、企業的聯動合作,將中華優秀文化賦能工藝產品,打造獨特的中國品牌,例如故宮文創、長城文創、敦煌文創等,大大提高中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從而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其次要充分運用青年的創新創造活力,鼓勵其依據個人興趣、專業,成為品牌產品的創造者和體驗者,在實踐中激發青年對中華文化的熱情和創意,自覺成為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頭號“粉絲”。

(作者:劉雙,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形勢與政策系主任,副教授﹔賀宏偉,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本文系華中農業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涉農高校課程思政育人成效研究”(2022123)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郭婷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