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洲:建設問天高地 奮力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報告會現場。
“航天科工集團落子新洲,新洲建設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產業基地,成為國家發展戰略承載地。”1月15日,“英雄城市新征程”系列形勢政策報告會第12場新洲區專場在武漢市新洲區委會議中心舉行。新洲區委副書記、區長舒基元以“傳承千年文脈 建設問天高地 奮力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題,從文化、生態、產業等方面,展示了新洲區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作為,描繪了新洲未來發展的動人藍圖。
四大文化賦予新洲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新洲有4000年文化史,周朝時屬邾國。如今新洲泛邾城地區有著湖北最大的漢墓群,香爐山龍山文化遺址出土了武漢最古老的文物,武磯頭見証著近代江城碼頭文化的興盛。
舒基元用“問津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耕讀文化”來總結新洲的文化底蘊。
新洲區的問津書院,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全省唯一的孔子遺跡。以問津書院為源頭,新洲積澱了悠久厚重的人文底氣。蘇軾、朱熹、王陽明等曾在問津書院講學傳藝,留下大量墨寶和佳話,“河東獅吼”即發源於新洲三店。
新洲是久負盛名的“民間藝術之鄉”,傳承八百多年的花朝節是鄂東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民俗盛典﹔非遺皮影戲、牌子鑼鼓、高蹺獅子等民俗繁茂﹔新洲走出了楚劇大師沈雲陔等名家大師﹔新洲區楚劇團創作演出的楚劇《馭馬記》2018年在英國演出,獲得熱烈反響。
新洲是黃麻起義的所在地、大革命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的誕生地、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第五師的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的戰略要地,漲渡湖是武漢地區重要的抗日根據地。
千年文脈,薪火相傳。500年前,一代大儒王陽明在新洲講學,新洲文化開始進入繁榮時期,這裡被譽為孕育鄂東文人的搖籃。恢復高考后,新洲孕育出耕讀傳家的教育奇跡,高考升學萬人比居全省第一,新洲一中聞名荊楚。崇文重教的新洲還走出了著名經濟學家巴曙鬆、俄羅斯外籍院士童杏林等一大批名家。
“問津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耕讀文化在這片炙熱的土地上傳承創新、融合發展,賦予新洲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舒基元說。
生態顏值展現經濟價值吸引游客1400萬人次
“一江三河十二湖”,新洲的自然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新洲也沒有辜負這片山河江湖。近年來,新洲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落實長江大保護,建成“一江三河”綠色生態軸、12個環湖生態綠道,爭創漲渡湖、將軍山等國家級公園,打造漲渡湖“大湖+”城市綠心,成為武漢市第一個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如今,生態保護建設取得豐碩成果。舒基元介紹,新洲漲渡湖入選全國首批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鳳凰鎮國家建制鎮示范試點、紫薇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國家儲備林等國字頭項目先后落地新洲,打造美麗鄉村示范村150個,水環境質量、空氣質量指數和優良率穩居全市前列。
優美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優質的農副產品。新洲蘑菇暢銷歐美,摘取全國“雙孢蘑菇之鄉”稱號﹔汪集雞湯、舊街白茶、張店魚面等一批特色農產品暢銷國內外﹔漲渡湖“龍王白蓮”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通過驗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北大荒、安徽荃銀落地新洲潘塘﹔新洲徐古“藍色果香”榮獲全市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園。
優美的生態環境也吸引了大量游客。2023年,聞名全國的新洲花朝節時隔三年火熱開市﹔舊街“稻田記憶”獲評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漲渡湖獼猴桃節、三店桃花節、潘塘桑葚節、李集瓜蔞節成功舉辦﹔鳳娃古寨、靠山小鎮、花朝河灣、香草伊甸園彰顯鄉村特色﹔舊街花朝河、汪集湯食街、徐古紅旅線、道觀山水秀擦亮小城鎮名片。“2023年,新洲全年接待游客1400萬人次以上,實現收入15億元,打造了生態顏值向經濟價值轉變的‘新洲樣板’。”舒基元說。
航天航運產業發展動能強勁
武漢新洲是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實施重要承載地。2016年8月,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航天科工集團落子新洲,新洲建設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產業基地,成為國家發展戰略承載地。新洲區以航運航天兩大國家戰略為引領,走新路、創新業、開新局。
舒基元用一組數字列舉了新洲產業發展成就:以4年投資近200億元的“航天速度”,“種”出中國星谷,建成火箭、衛星、磁電、行雲四大產業園,實現了星、箭、雲和航天材料齊聚的格局,具備年產20到50枚火箭、240顆小衛星能力,8平方公裡產城融合示范區也已建設成型。
“新洲產”衛星下線,“新洲號”火箭升空,新洲航天產業騰空而起,航運產業也欣欣向榮。舒基元介紹,陽邏港鐵水聯運建成投運,多式聯運開港通車,港區一二三期完成整合,實現“船邊直提”“抵港直裝”,集裝箱年吞吐量近200萬標箱,進入世界內河集裝箱港口第一方陣。陽邏港進出口貨物總量佔全省65%,集裝箱運輸量佔全省80%。
2023年9月12日,全國工商聯正式發布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湖北共16家民營企業入圍,新洲的新七建設、新八建設、新十建設位列其中,這三家建筑企業常年穩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新洲建筑工人‘一把泥刀闖天下’,奪得全國首個‘建筑之鄉’稱號,民營建筑業規模武漢第一。”舒基元介紹。
在這三大優勢產業之外,近年來新洲重塑招商引資新體系新打法,打好專業化招商組合拳,組建了總規模1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為產業招商注入新活力,2023年簽約項目36個。世界500強通威華中區域總部、香港競衡華中區域總部、武漢東現代五金機電城落地新洲。新開工蘭荀環保材料、協卓大健康等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8個,實施技改項目128個,完成工業投資175億元。
“十年間,新洲全區GDP增長2.39倍,2022年達到1062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十年前的2.41、2.46倍,實現了從武漢的遠城區到大武漢新城區的華麗蛻變,奏響了強縣工程的奮進曲。”舒基元說。
“五美新洲”繪就未來發展動人藍圖
2023年以來,湖北省、武漢市布局武鄂黃黃都市圈、武漢新城、長江新區,賦予了新洲新的歷史使命。報告會上,舒基元用“五美新洲”,描繪了新洲未來發展的動人藍圖。
“五美新洲”分別是:建設美麗的華中航天城、建設美麗的千古問津地、建設美麗的武漢東花園、建設美麗的沿江開放極、建設和美幸福區。“五美新洲”建設涵蓋了新洲產業發展、城區建設、生態治理、招商引資、民生福祉等方面。通過集中優勢資源建設問津、航天兩大新城,將形成“雙城引領、十鎮協同、百村示范”的城鄉發展格局。
“誠邀更多的朋友們到新洲走一走、看一看,投資新洲、深耕新洲,共享機遇、共贏發展,共同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舒基元現場通過媒體向全國發出誠摯邀請。
服務國家戰略 新洲成大國重器承載地
近年來,新洲成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實施重要承載地:建設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產業基地,武昌造船總部搬遷到新洲,國家糧食現代物流(武漢)基地也落戶新洲。
“我們是注冊於新洲區、定位於衛星和空間信息應用服務的中國航天國家隊。”航天行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利說。
“我們在太空中有3顆衛星,每天經過新洲區上空4至6次。”杜利介紹,在過去的6年間,公司在新洲區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建設完成行雲衛星科技園一期,研制10顆“行雲衛星”,3次發射“行雲衛星”,4顆衛星成功升入太空﹔建成國內第一家集衛星“測、運、管、服”一體化的衛星測運控中心﹔構建完整產品體系,衛星物聯網應用業務覆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自2022年12月開始,行雲公司依托衛星數據應用平台,在新洲區的城市治理、水利湖泊、國土規劃、園林林業、農業農村等5個重點行業,實施了6個衛星數據應用試點示范應用項目,提供了覆蓋性全、及時性好、精准度高、綜合成本低的衛星數據應用服務。杜利介紹,行雲公司正在實施轉型發展戰略,奮力構建“1+2+4+N+2”發展新格局,為新洲區奮力打造中國航天第三極貢獻力量。
“落戶新洲,扎根雙柳新家園,我們踏上了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新征程。”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黨委工作部部長李建操說。
“依托長江黃金水道、科教大省、中部重鎮,武昌造船擁有科技、人才、區位、產業鏈等綜合性優勢﹔落戶新洲,我們擁有更好的深水資源和產線布置空間。”李建操介紹,自搬遷雙柳以來,武昌造船形成了防務、船海、應用三大產業協調發展的整體格局。
李建操表示,未來武昌造船將瞄准“氣化長江”“電化長江”、新能源、綠色船舶等未來發展方向和戰略機遇,聚焦“四位一體”發展優勢,立足新洲,全力完成好各項裝備建造任務,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優越的區位條件,豐富的碼頭岸線資源,省市重大戰略的加持,讓龍口站上了新洲‘換道超車’的風口,國家糧食現代物流(武漢)基地也在這裡加速崛起。”武漢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武漢經發糧食物流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沫說。
余沫介紹,國家糧食現代物流(武漢)基地項目緊扣國家“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國家“六縱五橫”物流大通道等國家規劃,全力打造長江經濟帶糧食物流核心樞紐與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提升區域糧食冷鏈產業鏈供應鏈水平,助推湖北、武漢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服務國家戰略是項目最高的使命,服務城市民生是項目最暖的初心,服務新洲發展是項目最真的行動。”余沫說,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將實現“買全國、賣全國,通國際、暢全球”,進一步筑牢糧食冷鏈安全保障網,守護城市“菜籃子”供應。
能人返鄉創業 帶動農民致富鄉村振興
近年來,“千萬工程”在新洲落地開花,在興鄉人才的示范帶動下,“龍丘瓜蔞”“舊街白茶”等特色產業形成規模,闖出名堂。
三店街中揚瓜蔞種植基地內,一個個沉甸甸、圓溜溜的瓜蔞吊挂在藤蔓上,密密麻麻地布滿整個田間。武漢中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蔡若薇將瓜蔞引進到新洲種植已有7個年頭。7年間,蔡若薇吃住在基地,白天跟農戶在地頭摸爬滾打,晚上查資料、做總結,並到浙江、江蘇、安徽等地實地學習,從剛開始的不認識、不會種,到現在不斷擴大種植面積,蔡若薇和農戶們不僅掌握了成熟的瓜蔞跨地域種植技術,還攻克了梅雨季節瓜田漬水大面積死苗的難題,如今,三店街中揚瓜蔞種植基地成為了全國連片種植面積最大的基地。
蔡若薇介紹,瓜蔞雖小,全身都是寶,具有極高的經濟和藥用價值。在她的帶領下,瓜蔞也成為村民眼中的“金瓜”和“致富瓜”。瓜蔞從種植採摘到加工銷售的每個環節都需要人工,三店瓜蔞產業的發展給附近農戶提供了充足的就業機會,每年可帶動周邊近1000名村民就近就業。“如今公司年均產值穩定在5000萬元以上,直接帶動58戶貧困戶脫貧,成為鞏固脫貧攻堅的生動示范。”蔡若薇說,截至2023年底,三店街連片種植面積達到6000余畝,同時帶動周邊街鎮,整個新洲區的瓜蔞種植面積已超萬畝。
舊街大霧山茶葉基地的一壟壟茶樹整齊排列,依山起伏,昔日荒山“搖身一變”成為生機盎然的茶園,更成為村民們脫貧致富的“靠山”。武漢大霧山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全波介紹,舊街地處山區,土壤多砂石,不宜種植糧棉油等農作物,卻有利於種茶,舊街也因此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
2010年,胡全波回到家鄉先后流轉2850畝荒山,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建成高標准茶園,並與中國茶葉學會、省果茶所、武漢農校等單位保持緊密合作關系,推廣新技術,開發新品類3個。“通過技術推廣,村民們掌握了茶葉種植的關鍵技術,現在都搶著種植茶葉。”胡全波說。
“我們採取‘公司+合作社(協會)+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致富。”胡全波介紹,目前,合作社吸收種茶農2000多人,輻射帶動周邊發展茶園5000畝,合作社年產值達到5000萬元,茶農人均年增收2600元。
胡全波還積極探索茶葉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新思路,舊街街道大力支持,打造舊街問津茶苑生態產業園,預計每年帶來1.2億元的產值,提供勞動就業崗位千余個,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
目前,在新洲舊街已有8家規模以上茶葉企業、近20家大小合作社,種茶面積近2萬畝,茶產業產值逾2億元,帶動1.2萬名農民家門口就業。舊街已經擁有“舊街白茶”“刀樓寨白茶”“城樓寨茶”3件地理標志商標。
蘇軾曾游歷新洲 留下“河東獅吼”典故
“重修三元宮功德碑印証了三店街的歷史演變過程,記載著新洲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報告會上,武漢地方志專家庫專家李森林通過視頻首次講述了新洲文化新發現。
重修三元宮功德碑是清光緒十八年重建三店三元宮的紀事碑,碑文中記載三元宮“北有慈恩塔,南有濯錦池,為蘇子瞻訪陳季常所游憩處,故名龍丘也”。根據這段文字記載,李森林先后對比考証《黃州府志》《黃岡縣志》《三店鎮志》和黃氏族譜等史料,實地走訪三店街的大街小巷,發現古龍丘就在今天的新洲區三店街,宋代文豪蘇東坡也曾游歷於此。
“今天的新洲,還保留著蘇軾與陳季常二人游歷的痕跡。”李森林介紹,最早於明萬歷年間出版的《黃岡縣志》,對三店和龍丘的來歷作了介紹,記載了蘇軾訪陳季常於龍丘的歷史。公元1080年,北宋名士陳季常居黃州龍丘,也就是今天的新洲區三店街。此時,蘇軾被貶黃州,前來拜訪“遁”居龍丘的陳季常,兩人在福蘇地歇腳停留,后人為紀念此事修建了一座福蘇亭。
“在考証的過程中,我還發現一件趣事,原來成語‘河東獅吼’就源於新洲。”李森林說,蘇軾拜訪陳季常,兩人相談正歡時,聽到隔壁的房間傳來敲擊牆板的聲音,原來是陳季常的妻子又在提醒他回房休息了。陳季常宴請賓客太晚時,她就在鄰房用木杖猛敲牆板,大呼小叫。於是,蘇軾就作了一首詩來調侃他,其中有這四句:“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成語“河東獅吼”正是出自蘇軾的這首詩。
“以‘重修三元宮功德碑’為代表的文物承載著新洲區的歷史文化。”李森林說,歷史上,新洲的地名和行政區劃屢次更迭,但古龍丘的歷史、河東獅吼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成為新洲區重要的文化符號。以文物和典故為載體所傳承的文化底蘊是新洲區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潛力所在。發揮文物以史鑒今、以史育人的作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新洲大有可為。
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金融學教授、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巴曙鬆向報告會發來視頻寄語。寄語中,巴曙鬆說,在新洲這塊土地上,有些元素是一直沒有變的,延續千年的問津文化弦歌不絕,享譽全國的新洲教育品牌培養了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分布在全球各個行業的人才對新洲這塊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新洲既有傳統的農業和旅游業,同時也有航天、衛星這樣的一些高科技產業。新洲,一直保持著強大的凝聚力、文化的傳承力和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文/圖 新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