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農旅“融”出好風景

臘月二十九,雨雪漸歇,迎來了久違的太陽。湖北天門黃潭鎮的草莓大棚內,色澤鮮紅的草莓像一顆顆瑪瑙香甜誘人。家庭農場裡,果農正在將草莓打包裝盒。
果農將草莓裝盒。人民網記者 肖璐欣攝
“我們選取了4種品類的草莓以滿足市場的需求,採摘時間可以從11月底持續到第二年4月。”草莓農場負責人介紹,“草莓採摘30元一斤,棚內免費試吃,採摘只是我們收入的一部分,我們的草莓主要是銷售到果批市場。”
不只是草莓,在黃潭鎮,一年四季都有瓜果可採摘,四月的千禧果、五月的桑葚和櫻桃、六月的西瓜、七月的黃金瓜、八月的葡萄、九月的火龍果和無花果、十月的獼猴桃……
大棚內的草莓。人民網記者 肖璐欣攝
除了採摘樂,菊花是黃潭鎮的另一張名片。在七屋嶺村三軍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配置大棚裡,記者見到了各色各樣的菊花,滿目青翠,長勢喜人。合作社菊花種植基地在金秋時節,每天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賞菊、購菊,年接待游客超過10萬人次。“菊花花期隻有短短一個月,建這個溫室大棚的目的就是為了種出反季節菊花。”合作社理事長張三軍介紹,當前已經突破反季節菊花種植技術難點,有不少游客前來踏雪賞菊。
農家樂、採摘業蓬勃發展讓黃潭鎮七屋嶺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在原知青點上建設起的知青農場,更是喚起一代人的記憶。
“早就聽說天門有個出名的知青農場,帶父母來玩玩,讓他們重溫知青歲月。”來自武漢的張先生帶著家人驅車兩小時,前來“品黃潭米粉、拾元春文化、賞三軍菊花、憶知青歲月”。
大棚內的菊花長勢喜人。人民網記者 肖璐欣攝
在深圳創業的姚蓉看中了鄉村游的發展前景,2016年回到家鄉黃潭鎮七屋嶺村建起了“知青農場”。“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熱衷短途游,這為鄉旅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農旅融合也可彌補傳統農業投資大、收效慢這一短板,實現持續增收。”姚蓉對記者說。
目前,全村有12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色種植面積1300多畝,每年接待游客超過20萬人次,特色農旅產業帶來的流量,不僅提升了村裡的名氣,而且有效帶動了村級服務業的發展。
如今,黃潭鎮按照省級“四好農村路”的標准,以荷沙線、新火線、知青大道為主線,楚材路、產業路、紅星路為支線的“三橫八縱”農旅文化產業循環圈將黃潭文化美食街、譚元春游園、三軍菊花基地、知青農場等本土文化標志以及沿線22個生態產業園25公裡全線貫通。
黃潭鎮黨委書記周勇透露,黃潭將圍繞“農文旅新業態發展”,做優特色農業產業,充分挖掘現有的特色果蔬種植優勢,打造農產品科普示范基地,完善“電商+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全產業鏈的體系建設,讓農副產品走出天門,面向全國,實現農業與工業、旅游業深度融合,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